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纪妖集 > 第9章 苦拉

她掌管着那些因强烈执念而无法消散的“回响”。这些回响可能是一句未说完的誓言,一首未唱完的悲歌,或是一声临终前的呼唤。她将这些回响编织成无形的丝线,储存在其神域之中。
她的最终职责,是帮助这些执念之灵在无尽的哀鸣中找到平静,最终引导它们归于沉寂,实现真正的“遗忘”与“解脱”,从而进入下一个轮回或化为虚无。
滇南之地,山高林密,瘴气弥漫。有村落,隐于群山环抱之中,民风淳朴,然亦多信鬼神之说。村中有一物,人皆呼为“苦拉”,然无人能言其形,亦无人能道其貌。
苦拉者,非鬼非魅,无形无质,不闻其声,不见其影。然其存在,村中之人,无不知之。
它生于人心之幽暗,长于世事之艰难。若有人心怀大憾,如失至亲,如遭奇冤,如抱恨终天,此憾郁结于心,不得疏解,久而久之,便会生出“苦拉”。
此物一旦附身,人便如坠无间地狱。白日里,尚能言语行走,状若常人,然其眉宇之间,总有一股化不开的愁云,双目无神,仿佛魂魄已失。至夜深人静,独处之时,那“苦拉”便会发作。先是心头一阵绞痛,如万针攒刺,继而,那平生所遇之苦、所受之屈、所积之恨,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清晰无比,痛彻心扉。此时,人便会发出无声的哀嚎,以头抢地,涕泪横流,却不敢出声,恐惊扰邻人。
旁人见其状,只道是此人伤心过度,郁结成疾,常以宽慰之语劝解,或以汤药调理。然皆无用。因“苦拉”非病,乃心之顽疾,是憾之化身。它不噬人血肉,专噬人心之喜乐。它会将人心中最后一丝光亮、一点希望,尽数吸食殆尽,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苦海。
村中曾有老叟,丧子之后,便为“苦拉”所困。十年之间,未尝一笑,未言一喜。终日枯坐于门前,望着儿子远去的山路,眼神空洞。家人为其延医问卜,皆无效验。一日,其孙嬉笑于前,不慎跌倒,老叟竟视若无睹,依旧呆坐。旁人问其故,老叟方缓缓抬头,浑浊的眼中流下两行浊泪,嘶哑道:“笑……是苦的……连这孩子的笑声,也是苦的……”
未几,老叟便在枯坐中,油尽灯枯,溘然长逝。其面容安详,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村人言,那“苦拉”已随他一通去了。
故村中有长者告诫后辈: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憾事可生,不可养。心有郁结,当与亲友言,或对山川呼,或借酒力浇,切莫藏于心底,任其发酵。否则,憾念生根,便会养出“苦拉”。
“苦拉”无形,却比任何鬼魅都更可怕。它不索人性命,却要人活在永恒的苦痛之中,直至生命耗尽,方得解脱。它不是来自幽冥的恶鬼,而是人心深处,自已为自已打造的,最坚固的牢笼。
苦拉并非创造苦难的神,而是所有被压抑、被遗忘、无处安放的哀伤、怨恨、遗憾与痛苦之声的收容者。天地间凡有生灵发出绝望之音,皆会随风飘散,最终汇入苦拉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