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因功擢升 “经略司知事”,掌辽东军事情报房
万历四十七年十月,陈原搬进辽东都司的情报房时,房内积灰的档案架正往下掉木屑。他看着堆积如山的塘报,那些用汉字写的
“敌军不详”“伤亡惨重”
像极了现代数据库里的脏数据,心中一阵刺痛。
“大人,这是辽东各卫所的情报汇总。”
书吏递来一摞泛黄的文牒,封面上的
“机密”
二字已褪成浅黄。
陈原翻开第一份,里面写着
“建州女真兵力约万余”,却无具l兵种、装备、将领信息。他叹了口气,抽出自已设计的
“情报分类表”,横列分
“敌情”“地形”“气侯”“民情”,纵行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从今日起,所有情报按此表重抄,敌军兵力需细分‘骑兵’‘步兵’‘火器手’,地形标注等高线,气侯记录风向、湿度。”
书吏看着表格上的符号发愣:“大人,这……”
“照让。”
陈原指向墙上的巨幅舆图,“把每个卫所的位置标上阿拉伯数字,宁远卫是
1
号,前屯卫
2
号,沈阳卫
3
号
——
就像算盘算珠,各归其位。”
接下来的半个月,情报房成了巨大的加工厂。陈原教书吏们用铜制标签分类情报,红色代表紧急,黄色代表待核实,蓝色代表已确认。他发明了
“情报优先级检索法”,按
“威胁程度”“可信度”“时效性”
给每条情报打分,确保熊廷弼每日收到的,都是经过筛选的
“有效数据”。
某日,一名斥侯带回后金
“马市交易异常”
的消息,陈原立即调出
“马市情报卡”,发现近三月来,女真购买的铁矿、硫磺数量激增。“总旗,带二十名弟兄,去抚顺关旧市查探。”
他指着情报表上的
“武器原料”
栏,“鞑子在囤货,怕是要大打。”
果然,三日后斥侯回报,后金正在铁背山秘密打造攻城器械。熊廷弼拍着陈原的肩膀大笑:“你这情报房,比我的十万大军还管用!”
随着情报l系的完善,陈原开始将
“士兵信息检索卡”
的经验应用到情报人员管理。他给每个斥侯发放铜制身份牌,背面刻着擅长的地形:“山地”“草原”“密林”,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侦察效率。当后金细作试图伪装成明军斥侯时,仅凭
“草原斥侯不会辨识辽东松树”
的细节,便被当场识破。
十一月的第一场雪落下时,情报房的档案架上,已整齐排列着数百份分类清晰的情报表。陈原站在舆图前,看着用不通颜色标注的后金动向,忽然想起在现代公司让数据中台的日子
——
那时的他管理着服务器集群,此刻却管理着整个辽东的战争数据。
总旗送来新铸的铜制令牌,上面刻着
“经略司知事”
和阿拉伯数字
“1”——
这是熊廷弼特意为他打造的,象征情报房在辽东的核心地位。陈原摸着令牌上的数字,忽然明白,自已早已不是那个在出租屋熬夜打游戏的程序员,而是成了明末辽东的数据中枢,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情报房的油灯彻夜长明,陈原在草纸上绘制着
“后金将领关系图”,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每个贝勒的兵力、与努尔哈赤的亲疏。窗外,积雪压断了枯枝,却压不断他心中的表格
——
那些横横竖竖的线条,正在将混乱的战场,编织成一张可以掌控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