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董寒苏没问便知,还是酸的,看太子的表情就知道了。
她暗暗觉得奇怪。
从未听说太子味觉有错啊。
好吧,她所知的,太子爱吃的东西,其实没几样。
在坤灵宫密谋那日,皇后把太子从小到大,她能留意到的太子爱吃的点心,全做出来,全端上去了。
大抵是怕了皇后看他爱吃什么,便禁止辛嬷嬷做什么,太子极少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喜好。
董寒苏没有当面问太子,而是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最后一颗蜜饯,太子没吃,而是从董寒苏的掌心取走,放入了自己的新荷包里,用糯米纸包好,这才又与她继续聊天:
“除了阿衢封靖亲王,老四老六也封王了。老四封平郡王,老六封安郡王。”
董寒苏忍俊不禁:“他俩倒凑齐了一个平安。”
太子见她面无异色,便没有着意提起老四纪徵。
纪徵实惨,封地贫瘠,且父皇给他封了王之后,含泪说:“我们父子情薄缘浅,叫平王不必来谢恩。”
因此,纪徵封了王,却依旧没能踏出冷宫一步。
老六纪衔倒是得以见了父皇一面。
太子也见到了他。
相比三年前,纪衔稳重许多,手戴佛珠,与人还礼时,双手合十,仿佛随时准备出家。
他也确实在面圣时,提了出家,被皇帝呵斥回去。
皇帝还嘴快说出,要早些给他娶个媳妇,让他成家立业收心。
太子当场脸就黑了。
父皇着实没有把他的脸面放在眼里。
哪有哥哥没成婚,当爹的急着给弟弟娶媳妇的道理?
当时,也就是没有大臣在场,否则弹劾父皇的折子,第二日要堆满父皇的案头。
太子与董寒苏闲话聊纪衔,看着她叹气:“我也想早些娶妻生子。”
董寒苏戏谑道:“我已及笄,已成年,殿下尚未及冠,还是未成年呢。”
太子不恼反笑,只盯着她不说话。
董寒苏反应过来,面颊泛红。
太子说想娶妻,她竟直接拿二人谁成年谁未成年来应对。
好似默认太子会娶她一般。
“咳,殿下,”董寒苏一本正经道,“我与平安、慈姑早已痊愈,不如早些回宫去吧,以免卫嫔借机生事。”
“怕什么?我倒想看看,卫嫔能生什么事。”太子不以为意,自己给自己续茶,嘴里的酸味隐隐约约还在,“且你们三人出宫,是母后下了懿旨的,放心。”
“可我若不走,他们会一直探查这座宅子,若牛痘的消息传出去,我们的计划就泡汤了。”董寒苏还是不放心。
太子忽地道:“你若不计较名声,倒可以随我出门走走。你在京中四五年,只待在皇宫,还没见识过京城的繁华吧?”
董寒苏有些心动。
名声,她其实是不在乎的,否则上辈子也不会给纪徵下药,急于上位。
为了生存,才会在乎名声。
而且爹娘要回京了,她要在乎董家的名声。
不过,董家到时候还是要依附太子的。
董寒苏心里有了计较,欢喜笑道:“好啊,每次出宫去五殿下的府邸,都是匆匆忙忙的,没有好好看过京城的街道。今日能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