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将礼单捂得紧,不让裴琰礼带走。
生怕他转头就把礼单送到官府去。
礼单在赵氏手上。
那裴湘和将军府的亲事,这个烫手的山芋就死死攥在赵氏手里。
看她是选择送出王府的家底,还是选择帮裴湘退亲,解除这门亲事了。
赵氏一想到要去跟相老夫人开这个口。
她就等同于赔了一套南洋金珠头面,还折了一门好姻亲。
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氏怄气,又大病一场。
再有五六天就过年了。
程书宜这次进货,主打年货市场,更新的传单上也以年货为主。
对联、灯花、年画,还有瓜果点心、零食干货、茶叶酒水等等。
连二楼的家具家纺品都换成了大红色的。
一鸣惊岁的烟火炮竹,几天前就日日卖爆。
全盛京城的百姓,家家户户,不管今年过得如何,都要买上一挂鞭炮来除岁的。
程书宜这几天也忙得晕头转向。
光是进货、补货,就够她早出晚归,连孩子都顾不上了。
孩子也无需她担心。
两个崽崽自己都玩儿不过来,第一次在盛京过冬,新鲜着呢。
盛弘也想见见他们,都求了裴琰礼好几次,让他带孩子进宫玩儿。
所以这几天,裴琰礼进宫上朝、议事的时候,常常会把两个孩子一起带去。
一来,裴琰礼知道程书宜忙,无法照顾孩子。
二来,他也想让两个孩子常去宫里串串门。
虽然他和程书宜都不求两个孩子未来能入朝为官,或者封个什么品级。
但他们毕竟是摄政王府的小世子、小郡主。
他们身在这个阶层,日后难免要接触到朝廷、皇宫、权贵的。
带他们进宫玩儿,也是为了让他们日后在这个圈子里,游刃有余,毫不费力。
程书宜又备了一次大的货。
不管是烟花爆竹、年货生鲜、果蔬肉类。
她跑了云市几个大的集贸市场,一车一车发货到东叔的仓库。
到夜里,程书宜就回去搬货到盛京,再存到各个铺子的后院仓库去。
盛京城河面都结冰了,牛羊肉等也不怕坏。
她一下子进了半个月的货。
所以。
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年后初七,程书宜都可以不去管铺子里的事儿。
她也给家里备了年货。
打算明天大扫除之后,再把对联、灯笼什么的挂上。
宫里还要两日才放年假。
裴琰礼听程书宜说今天要做大扫除,他就提前给自己放假,不去宫里。
在家和程书宜一起大扫除。
“其实你不用请假,我请了几个做杂活的婶子来帮忙,忙得过来。”
吃过早饭,做杂活的婆子还没来。
程书宜回房收拾衣柜。
要把不再穿的衣服清出来,之前一家人一起做的新衣服,绣庄送来了。
平西巷的宅子都不算大。
平时收拾房间还好,但如果要大扫除,把门窗、柱子、屋檐什么的都打扫的话。
程书宜还是得请人来扫。
裴琰礼搬来两张椅子给她放衣服,和她一起弄。
“无妨,宫中这两日在忙着准备除夕宫宴,朝中也没什么大事,不去也行。”
“除夕你要进宫吧?一般什么时辰回来?”
程书宜手上忙活着,同他闲聊。
她和裴琰礼虽已拿到婚书,但在大盛朝一场完整的婚事中,还得要有迎亲这一项才算正式结亲。
迎书,在迎亲当天送。
他们二人尚未完成这一项。
按照礼法,程书宜还不能以摄政王妃的身份参加宫宴。
裴琰礼是真不想去那宫宴,无奈身份不允许。
“我去走个过场,喝杯酒就回来。”
往年家中无她,也没有孩子,他都是留到最后,和盛弘、莫霄再喝几杯才走。
今年他就不喝了。
“爹、娘——”
女儿跑进他们的厢房,手里还拿了一只比她都大的纸鸢。
小丫头一身粉色袄子,手套、围脖、帽子都戴好了。
“砚之哥哥来找我去放风筝了,我走了——”
两个崽崽不管出门去哪里,都会跑来说一声儿,说完就走。
程书宜习惯性回头交代:“路上小心点儿”
没一会儿,哥哥也要出门去。
“娘亲,应天书院的朋友来找我,我去书院踢球了——”
哥哥口中那个应天书院的朋友,就是上次和他们一起在山里迷路的袁景和宁承安。
从护国寺回来之后,袁景经常到平西巷来找两个崽崽和林砚之玩。
沈怀昌在家用功念书,他给自己十日放松一次。
和在书院时一样。
大门外还有沈怀昌的声音,今日看来是‘休沐’了。
“又都跑出去了。”程书宜失笑。
“晚些我出去提溜他们回家,傍晚大概会下雪。”裴琰礼说。
根据他在盛京二十多年的经验,过年前几天就会开始下雪。
今日的天气,今晚最迟到亥时雪就会下下来。
“今晚的雪会比前几日大吗?”
程书宜等一场白色的雪,等很久了。
“大。”裴琰礼说:“应该会下一整夜,院子也会积雪。”
“真的?!”
程书宜开始期待了,“那我今晚不睡觉了,晚上把沙发搬出来,我就在院子里看雪。”
裴琰礼宠溺地笑:“你也不怕冻坏了。”
分割线
抱歉,卡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