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北狄人狼子野心,此次倾巢而出,其心可诛!”兵部尚书第一个站了出来,声音嘶哑。“雁门关乃我朝北方屏障,一旦失守北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抵京城城下!后果不堪设设想。”
“尚书大人言之有理!”一个武将紧跟着出列。“为今之计,只有立刻从各地抽调兵马火速增援雁门关!迟则晚矣!”
“调兵?从哪里调?”户部尚书苦着脸。“国库里连耗子都饿得自己撞墙了,拿什么发军饷?拿什么买粮草?”
“而且,京城刚刚经历兵变,禁军人心惶惶,虎啸营和虎贲卫又需要拱卫京城,轻易动弹不得。各地兵马更是良莠不齐,仓促集结只怕也是一群乌合之众!”
一番话让殿内刚刚升起的一点战意,瞬间又熄灭了。
是啊,没钱,没人,这仗怎么打?
一时间,朝堂之上悲观的情绪迅速蔓延。
甚至有几个文官,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起了求和、纳贡、割地赔款的可能性。
“一群废物!”
夜君离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争吵和议论,脸色铁青,猛地一拍龙案。
巨大的声响让整个大殿都为之一静。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再言语。
“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们不想着如何御敌,却在这里讨论怎么跪地求饶?”
夜君离冰冷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朕的大燕没有割地赔款的皇帝,更没有摇尾乞怜的臣子!”
“谁再敢言和,朕第一个斩了他!”
帝王的威压让所有人都低下了头,心中羞愧难当。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从大殿侧后方响起。
“陛下息怒。”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皇后洛郁禾身着一袭素色宫装缓缓从屏风后走出。
她没有穿那身华贵的凤袍,也没有戴那顶沉重的凤冠,但她一出现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皇后娘娘?”
“她怎么来了?这里是太和殿,是商议国事的地方!”
“陛下不是让她参议国事吗”
大臣们窃窃私语,张承安等人更是眉头紧锁。
他们没想到在这种军国大事的会议上,洛郁禾竟然也敢堂而皇之地走出来。
洛郁禾无视了所有人的目光,径直走到了大殿中央对着龙椅上的夜君离微微一福。
“陛下,各位大人。”
“北狄南下,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并非无懈可击。”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面带疑色的武将和文臣。
“北狄人长于骑射,利于野战,来去如风。但他们的弱点也同样明显。”
“其一,他们不善攻城。雁门关只要守军意志坚定,粮草充足,便是一道他们无法逾越的天堑。”
“其二,他们劳师远征,三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后勤补给线必然拉得很长。只要我们能切断他们的粮道,这三十万大军便是不战自溃。”
她条理清晰的分析,让殿内许多将领都眼前一亮。
这些道理他们也懂,但从未有人能像洛郁禾这样在如此紧张的时刻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户部尚书又苦着脸开口了:“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可问题是我们没钱没粮啊!拿什么去坚守?拿什么去截断敌人的粮道?”
“钱和粮,都不是问题。”
洛郁禾的回答,掷地有声。
她转向夜君离,眼中是绝对的自信。
“陛下,你需要钱,需要粮,更需要能打胜仗的武器。”
“这些,我都可以给你。”
她说完轻轻拍了拍手。
两名宫人抬着一个盖着红布的大木盘走上了大殿。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在满朝文武好奇又疑惑的注视下,洛郁禾伸出纤纤玉手猛地掀开了那块红布。
红布之下,几张绘制着精密图纸的白纸静静地躺在盘中。
图纸上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造型奇特的器械。
“这是”兵部尚书忍不住上前一步死死地盯着其中一张图纸。
洛郁禾拿起那张图纸展示给众人。
“此物我称之为‘诸葛连弩’,一次上弦可连发十矢,射速是寻常弓弩的五倍以上。”
她又拿起另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个圆滚滚的铁疙瘩。
“此物名为‘震天雷’,内装火药,投掷而出,轰然炸裂,十步之内人马俱碎。”
“用此二物配合坚城足以让北狄的铁骑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