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一世,夕颜再开
一、海棠开时,似是故人来
选秀那日的风是暖的,吹得御花园的海棠落了满地,像铺了层粉白的雪。甄嬛站在储秀宫的廊下,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帕角绣着的并蒂莲被捏得发皱——这帕子,她分明记得前世是入了碎玉轩才绣的,怎么此刻就攥在手里了
殿内传来太监尖细的唱名,每一声都像重锤敲在心上。她记得前世就是在这里,皇帝问她可曾读书,她答只识得《女诫》,才侥幸留了牌子。可此刻掌心的汗浸湿了帕子,那些深埋的记忆正破土而出:凌云峰的雪,桐花台的毒酒,还有果郡王临终前望着她的眼,像盛着一整个寒冬的碎冰。
大理寺少卿甄远道之女,甄嬛。
她深吸一口气,迈进殿门时,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丹陛之侧的阴影里,站着个穿石青色常服的男子。玉冠束发,腰间悬着枚银质的香囊,香囊上坠着的珊瑚珠在阴影里闪着微光——那是她亲手为允礼串的,前世他戴了整整十年,直到死在她面前,那珠子还沾着他的血。
甄嬛的脚步猛地顿住,几乎要跪倒在地。是他,果郡王允礼,此刻正望着她,眼底翻涌着惊涛骇浪,像藏着千言万语,却只化作一声极轻的呼吸,散在暖风中。
她知道了,不是梦。他们都回来了,回到了一切开始之前。
抬起头来。皇帝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带着惯有的威严。
甄嬛定了定神,缓缓抬眼。御座上的雍正还是记忆中壮年的模样,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闪着金光。她正要依照前世的说辞应答,却听见允礼在阴影里极轻地咳嗽了一声——那是他们前世在圆明园约定的暗号,意为当心。
心头猛地一震。她想起前世正是这句只识得《女诫》,让皇帝觉得她安分,却也让他日后忘了她的才情。若重来一世,还要重蹈覆辙吗
回皇上,臣女曾随家父读过些诗词。甄嬛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最爱李易安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殿内一片寂静。皇帝挑了挑眉,似是意外:哦你也爱桂花
是,她垂着眼,掩去眼底的波澜,臣女觉得,花若有魂,当如桂之清烈,不争春色,自有风骨。
允礼在阴影里松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香囊。他比甄嬛醒得早,在养心殿的偏殿,手里还攥着那枚被毒药浸透的珊瑚手钏。他记得自己是饮了毒酒死的,死时甄嬛就站在面前,红着眼却不敢掉泪,他想抬手替她拭泪,却再也动不了。再次睁眼,竟是选秀这日,他因替太后请安,恰好路过储秀宫。
他看见她穿着鹅黄的宫装,站在海棠树下,鬓边簪着朵新鲜的白玉兰,和记忆里初见时一模一样。那一刻,他几乎要冲上去抓住她的手,告诉她这一世别再入宫,别再遇见他,找个寻常人家,安稳过一生。
可他不能。他是皇帝的弟弟,是手握兵权的果郡王,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眼线之下。
甄氏甄嬛,留牌子,赐香囊。太监的唱名打断了他的思绪。
甄嬛接过那枚绣着龙纹的香囊,指尖触到锦缎的瞬间,突然想起前世允礼送她的那枚,绣着夕颜花,背面用金线绣着个极小的礼字。她抬眼望向阴影处,允礼已经不在了,只有廊下的海棠还在簌簌落着,像谁无声的叹息。
二、碎玉轩里,旧物惹心惊
入了宫,甄嬛被分到了碎玉轩。推开那扇朱漆门时,她几乎要落下泪来——墙角的石榴树才刚抽芽,廊下的秋千还缠着新绿的藤蔓,一切都和记忆里最初的模样一样,干净得没有一丝血腥气。
流朱和浣碧正在收拾东西,流朱拿起个素面的白瓷瓶:小主,这瓶子空着,不如用来插些新花
甄嬛的目光落在瓶身上,突然想起前世就是这个瓶子,装过华妃送来的欢宜香,也盛过皇后赏的毒酒。她伸手接过,指尖触到瓶底的一道细纹——那是前世她失手摔的,怎么这一世也有
不必了。她把瓶子放回妆奁深处,收起来吧,别磕着碰着。
夜里,她坐在窗前翻《女诫》,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桌上的烛火明明灭灭,映得窗纸上的竹影忽长忽短,像极了凌云峰的竹涛。她知道这一世要避开许多坑:别去倚梅园许愿,别让眉庄为了她得罪华妃,更别……再和果郡王有任何牵扯。
可思绪刚落,就听见院墙外传来笛声。那调子是《长相思》,音色清越,带着种说不出的怅惘,正是允礼最擅长的曲子。
甄嬛猛地站起身,冲到窗边。月光下,墙头上立着个修长的身影,白衣胜雪,手里握着支玉笛,正是允礼。他也看见了她,笛声骤然停住,四目相对的瞬间,仿佛跨越了生死。
王爷深夜至此,不怕引人非议甄嬛的声音发颤,她看见他腰间的珊瑚手钏,正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晃动。
允礼翻身跃入院中,落地时带起一阵风,吹得烛火晃了晃。我只是路过。他的声音很低,带着种压抑的痛,看见碎玉轩亮着灯,便想起……一位故人。
王爷认错人了。甄嬛后退一步,避开他的目光,臣妾只是个无名份的常在,不敢当王爷的‘故人’。
允礼却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个东西,轻轻放在石桌上。是朵风干的夕颜花,压得平平整整,花瓣边缘已经泛黄,却还能看出当初的洁白。这个,你还记得吗
甄嬛的心脏像被狠狠攥住。这是前世她在圆明园随手丢在路边的,他却捡了去,夹在诗集里,直到他死,她才在他的遗物中发现。原来他早就留着,连带着这花的记忆,一起带到了这一世。
data-fanqie-type=pay_tag>
不认得。她别过脸,声音硬得像石头,王爷请回吧,再待下去,对谁都不好。
允礼望着她紧绷的侧脸,眼底的光一点点暗下去。他知道她在怕什么,怕重蹈覆辙,怕再次连累彼此。可他忍不住,忍不住想看看她,想确认她是真的回来了,真的好好地站在这里。
好。他弯腰拾起那朵夕颜,转身跃出墙头,笛声再次响起,却换了个调子,是《长相守》,哀怨缠绵,听得人肝肠寸断。
甄嬛站在原地,直到笛声远去,才缓缓蹲下身,捂住脸无声地落泪。流朱端着安神汤进来,看见她肩头颤抖,吓了一跳:小主,您怎么了
没事。她擦干泪,接过汤碗,只是风大,迷了眼。
汤碗是白瓷的,碗沿印着圈缠枝莲纹,和前世眉庄送她的那只一模一样。她突然想起眉庄,这一世,定要护她周全。
三、太液池边,暗流藏机锋
初夏的太液池绿得像块翡翠,岸边的夕颜爬满了朱红的栏杆,开得正好。甄嬛陪着皇后赏荷,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不远处的画舫上,允礼正和果亲王下棋,他执黑子,落子极快,像是心事重重。
甄常在似乎心事重重皇后的声音带着笑意,目光却像淬了毒的针,是觉得这荷花开得不好
甄嬛忙收回目光,屈膝行礼:皇后娘娘说笑了,这荷花开得正好,只是臣妾想起家中母亲,有些挂念。
皇后笑了笑,没再追问,转而和身边的华妃说话。华妃穿着身绯红的宫装,鬓边簪着支金步摇,摇摇晃晃的,像极了前世她盛气凌人的模样。甄嬛垂下眼,看见华妃的护甲上镶着颗硕大的东珠——那是皇帝赏的,前世她就是戴着这副护甲,划伤了眉庄的脸。
姐姐看那画舫上的果郡王,华妃突然朝允礼的方向抬了抬下巴,语气带着几分轻佻,倒是比皇上还俊朗些。
皇后的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了温和:华妃说笑了,王爷是皇上的弟弟,身份尊贵,可不能乱说。
甄嬛的心跳得飞快,她看见画舫上的允礼突然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朝她射来,带着种警告的意味。她猛地想起前世,就是因为华妃这句话,皇帝对允礼多了几分猜忌,日后才会有那么多波折。
华妃娘娘慎言。甄嬛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王爷是皇室宗亲,为国征战多年,劳苦功高,怎可拿来玩笑
华妃愣了愣,随即冷笑:怎么甄常在这是想替果郡王出头
臣妾不敢,甄嬛屈膝行礼,只是觉得,王爷的功绩不该被戏言。皇上常说,手足同心,方能国泰民安,臣妾深以为然。
她的话滴水不漏,既捧了皇帝,又维护了允礼,还暗讽了华妃不懂规矩。皇后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皇帝恰好从远处走来,听见了最后几句,龙颜大悦:嬛嬛说得好,赏!
画舫上的允礼松了口气,朝她投来感激的一瞥。阳光落在他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像极了前世在凌云峰,他为她挡雪时的模样。
甄嬛却迅速低下头,不敢再看。她知道这一步棋走对了,既避开了祸端,又在皇帝面前赚了好感,可心脏却像被掏空了一块,疼得厉害。
四、凌云峰雪,故梦扰人心
深秋时,甄嬛得了场风寒,太医说需要静养,皇帝便恩准她去京郊的凌云峰行宫小住。车驾驶进山口时,她掀起车帘,看见漫山的竹林,心口突然一窒——这里,是她前世最幸福也最痛苦的地方。
行宫很简陋,却干净。夜里她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竹涛,总觉得会有人推门进来,带着一身风雪,笑着说嬛嬛,我回来了。
第二日清晨,她去后山散步,踩着厚厚的松针,发出簌簌的声响。转过一道弯,突然看见前方的石桌上,放着只青瓷茶杯,杯里的茶水还冒着热气。
心头猛地一跳,她快步走过去,指尖刚触到杯壁,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这茶不错,你尝尝是允礼的声音。
她转过身,看见他穿着件玄色的斗篷,站在松树下,肩上落着几片雪花——不知何时,竟下起了雪。王爷怎么会在此
奉旨查勘行宫修缮,路过此地。他拿起那杯茶,递给她,刚沏的,龙井,你以前爱喝的。
甄嬛没有接。她看着他鬓角的雪花,突然想起前世也是这样一个雪天,他在这里为她披上斗篷,说有我在,别怕。可后来呢后来他死了,死在她面前,死在这漫天风雪里。
王爷请自重。她后退一步,声音冷得像冰,臣妾是皇上的妃嫔,王爷不该如此。
允礼的手僵在半空,眼底的光一点点熄灭。我知道。他低声说,我只是……想再看你一眼,看你安好,便够了。
他放下茶杯,转身要走,却又停住,从袖中取出个锦盒,放在石桌上。这个,你留着。他的声音带着种决绝,若有一日,你需要帮忙,打开它,我会知道。
说完,他转身走进风雪里,玄色的斗篷很快消失在白茫茫的竹林中,只留下那杯渐渐冷却的茶,和石桌上的锦盒。
甄嬛打开锦盒,里面是半枚玉佩,龙纹的,另一半,她认得,在皇帝那里——那是当年先皇赐给他们兄弟的,意为兄弟同心。他竟把这个给了她,是要告诉她,他愿意为了她,背弃兄弟情义吗
雪越下越大,她把锦盒紧紧攥在手里,直到指节发白。她知道,这一世,他们终究还是纠缠在了一起。
五、眉庄遇险,携手破危机
年底时,眉庄被诬陷与侍卫私通,关在闲月阁。甄嬛急得满嘴起泡,她记得前世眉庄就是因为这次诬陷,心灰意冷,才会和温实初有了牵扯,最终难产而死。
她想去求情,却被皇后拦下:此事证据确凿,皇上正在气头上,你去了,只会引火烧身。
回到碎玉轩,她把自己关在房里,翻遍了允礼给的锦盒,除了那半枚玉佩,什么都没有。她知道,只有允礼能帮她,他手握兵权,在朝中颇有威望,或许能说动皇帝重查。
可她不敢。她怕一旦开口,就会像前世一样,把他也拖下水。
流朱急得直哭:小主,不能再等了,听说闲月阁的水都冻冰了,眉庄小主会受不住的!
甄嬛看着窗外的雪,想起眉庄对她的好,想起前世她死时的眼神,终于下定了决心。她拿起那半枚玉佩,塞进袖中,连夜去了果郡王府。
王府的侍卫显然认识她,没拦着。她走进书房,看见允礼正坐在灯下看兵书,案上放着那朵风干的夕颜花。
你来了。他放下书,眼中没有惊讶,仿佛早就料到。
求王爷救眉庄。甄嬛屈膝跪下,声音发颤,只有你能帮她。
允礼扶起她,目光落在她冻得发红的指尖:我知道。他从抽屉里取出份卷宗,递给她,这是我查到的,眉庄身边的宫女被人买通了,人证物证都在这里。
甄嬛翻开卷宗,里面的证据详细得让她心惊——原来他早就开始查了,早就知道眉庄会遇险。
为什么她抬头看他,眼底含着泪,为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
因为是你在意的人。他看着她,眼神温柔得像水,只要是你在意的,我都会护着。
那一刻,甄嬛再也忍不住,眼泪汹涌而出。她知道他们不该这样,不该再有任何牵绊,可心却像被什么东西牵着,越拉越紧。
允礼帮她把证据呈给了皇帝,皇帝派人重查,眉庄的冤屈很快得以洗清。走出闲月阁时,眉庄握着甄嬛的手,眼眶通红:谢谢你,嬛嬛。
甄嬛笑着摇头,眼角却瞥见远处的宫墙上,站着个玄色的身影,正望着她们,见她看来,便迅速隐了去。
她知道,那是允礼。
六、桐花台上,毒酒换平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甄嬛在宫中步步高升,从常在到贵人,再到嫔位,越来越受宠,也越来越危险。她知道皇帝的疑心重,尤其是对允礼,几次三番试探,都被她巧妙地化解了。
可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那年夏天,边疆告急,皇帝命允礼挂帅出征。临行前夜,允礼悄悄来了碎玉轩,站在窗外,吹了一整夜的《长相守》。
甄嬛坐在窗前,听着笛声,泪湿了枕巾。她知道这一去,凶险万分,前世他就是在战场上意外坠马,才落下病根,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第二日,她去城门口送行,看着他骑在马上,一身银甲,英姿飒爽。他看见她,勒住马,远远地朝她拱手,眼神里有千言万语,却只化作一个字:等。
甄嬛的心猛地一揪,她知道,她等不起,也不能等。
允礼走后,后宫并不平静。皇后和华妃斗得越来越凶,都想把她拉下水。她小心翼翼地周旋,却还是被皇后抓住了把柄——她给允礼写过一封信,问他边疆的情况,被皇后截了去,呈给了皇帝。
皇帝震怒,把那封信摔在她面前:你解释解释,这是什么!
甄嬛看着信上的字迹,心沉到了谷底。她知道,这一次,躲不过去了。
皇上息怒。她跪下,声音平静得可怕,臣妾只是担心王爷安危,毕竟他是为大清征战,是国之栋梁。
担心皇帝冷笑,担心到要私通书信甄氏,你好大的胆子!
就在这时,太监来报,果郡王从前线回来了,正在殿外求见。
甄嬛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怎么回来了他不知道这是陷阱吗
允礼走进殿内,一身风尘,却依旧挺拔。他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甄嬛,然后朝皇帝跪下:皇上,那封信是臣逼娘娘写的,臣思念家乡,又不敢打扰皇上,便求娘娘告知家中近况,一切与娘娘无关。
你胡说!甄嬛抬头,红着眼喊道,明明是我……
闭嘴!允礼打断她,眼神凌厉,此事与你无关,皇上要罚,就罚臣吧!
皇帝看着他们,眼神阴晴不定。他拿起那封信,又看了看允礼,突然笑了:好,好一个‘一切与娘娘无关’。既然如此,这杯酒,你替她喝了吧。
太监端来一杯酒,酒色暗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是毒酒,和前世那杯一模一样。
甄嬛的瞳孔骤然收缩,她扑过去想抢那杯酒,却被侍卫拦住。皇上!不要!她哭喊着,是臣妾的错,臣妾喝!
允礼却朝她摇了摇头,眼神温柔而决绝。他接过那杯酒,看了她最后一眼,然后一饮而尽。
毒酒入喉的瞬间,他倒在地上,嘴角溢出鲜血。甄嬛挣脱侍卫,扑到他身边,抱住他冰冷的身体,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为什么……她哽咽着问。
允礼看着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袖中取出那朵夕颜花,放在她手里。这一世……护你安好……够了……
他的手垂了下去,眼睛却还望着她,像前世一样,盛着一整个寒冬的碎冰。
七、夕颜再开,故人入梦来
允礼死后,皇帝并没有为难甄嬛,或许是念及旧情,或许是觉得她已经构不成威胁。甄嬛依旧住在碎玉轩,只是再也没笑过。
她把那朵夕颜花夹在《长相思》的诗集里,和那半枚玉佩一起,藏在妆奁最深处。
春天来时,碎玉轩的夕颜开了,爬满了栏杆,洁白的花朵在月光下像无数只眼睛,静静地望着她。
夜里,她坐在窗前,翻着那本诗集,突然看见夹着夕颜花的那页,有一行极小的字,是允礼的笔迹:
重来一世,不求相守,只愿你安好。
眼泪突然落下,滴在那行字上,晕开了墨迹。她终于明白,他重来一世,从来不是为了和她相守,而是为了护她周全,为了让她避开前世的所有苦难。
他做到了。她安好地活着,眉庄也安好,他们都避开了前世的悲剧,代价是他再次为她而死。
后来,甄嬛没有再争宠,只是安分地在碎玉轩住着,看着四季更迭,看着花开花落。皇帝偶尔会来看她,她也只是淡淡应酬,心如止水。
许多年后,她老了,坐在廊下晒太阳,看着墙角的夕颜开得正好。流朱的女儿,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拿着朵夕颜跑过来:太妃娘娘,这花真好看,叫什么名字
夕颜。甄嬛笑着说,声音苍老却温柔,也叫月光花,只在夜里开,像极了故人。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开了。甄嬛望着她的背影,突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有些模糊,仿佛又看见那个穿白衬衫的少年,站在海棠树下,笑着说:嬛嬛,这花送给你。
她伸出手,想抓住什么,却只抓住一片飘落的夕颜花瓣。
风吹过,廊下的秋千轻轻晃动,像谁无声的叹息。远处传来笛声,是《长相守》的调子,清越缠绵,仿佛穿越了生死,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
甄嬛笑了,眼角滑下一滴泪。
她知道,他一直都在,在碎玉轩的月光里,在夕颜花的芬芳里,在她每一个安稳的梦里。
这一世,他护她安好,便已足够。
(全文约7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