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而这一次,还不等他开口,一旁的朱标却突然动了。
这位大明储君,快步走到殿侧的书案前,亲自研起了墨,铺开了纸。随即,他又对着殿外高声吩咐道:
来人,速去东宫,将本宫平日里用的那方端砚与一应笔墨,尽数取来!
做完这一切,他才重新回到座位,脸上带着一丝歉意与无比的郑重,对朱高爔道:高爔,你且稍待片刻。你接下来所言,必是经国之策,字字珠玑,本宫恐有遗忘,需亲笔记下方可心安。
朱元璋见状,非但没有觉得儿子小题大做,反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看向朱高爔的眼神,也变得愈发认真。
看到这一幕,朱高爔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满意的笑容。
他为何满意
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命运,早已与大明的国运深度绑定。
眼前的洪武朝,虽是平行时空,但其国运的强弱,同样会通过那聊天群,反馈到自己的身上,成为他通往永生之路的资粮!
朱元璋父子越是认真,对此方世界的改造越是彻底,他所能获得的好处,便越大!
而事实也证明,他的这番心血,并未白费。
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自不必说,便是太子朱标,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失态后,所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决断力与执行力,也远超他的想象。
有这等英明睿智的君主与储君在,何愁大业不成
待宦官将东宫的文房四宝取来,朱标正襟危坐,执笔在手,做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朱高爔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始具体地、系统地,阐述他那套足以颠覆时代的水泥盈利模式。
孙儿以为,水泥之利,当以‘特许经营’为核心,行官督商办之策!
首先,朝廷必须将生产与定价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孙儿建议,由工部牵头,下设‘大明水泥提举司’,于全国各处石灰石、黏土产地,设立官窑,统一烧制标准,统一管理。严禁任何私人私设窑口,私自生产,违者以谋逆论处!
官窑生产出的水泥,再通过拍卖许可证的方式,交由商人去销售。我们可以将天下各行省的独家经销权,作为标的,公开竞拍。价高者得!
朱标一边飞速记录,一边抬头问道:竞拍所用,可是金银
非也!朱高爔摇了摇头,抛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商人竞标,必须使用由皇家钱庄发行的‘水泥钞’!
此钞,需用足额的金银,才能兑换。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兵不血刃地,将天下商贾手中沉淀的金银,尽数吸纳至国库!
朱元璋的眼睛,瞬间亮了!
军国大事,亦可与此联动!朱高爔继续道,九边将士,凡在战场上缴获敌军之战马、牛羊、盔甲等物资,皆可上交,按功劳大小,换取‘水泥券’。
将士们可凭此券,向随军的‘神工营’兑换水泥,用于修缮营房,加固工事!如此,既能极大提升士气,又能改善边军的居住条件,一举两得!
对外,此物更是我大明无上的战略利器!朱高爔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我们可以向高丽、琉球、安南等藩属国,限量出口水泥,以换取他们国内特产的战马、铜料、硫磺等我朝急需的战略物资!
但有一条,水泥的配方,必须作为最高机密,严禁外流!任何胆敢泄密者,夷其三族!
待到后期,国库充盈,技术成熟,我们便可行‘技术下乡’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