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在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为朱高爔那份指点江山、睥睨天下的绝代帝王气度,而心神摇曳,不能自已之时,朱高爔那沉稳而又充满魔力的话语,仍在继续!
他仿佛没有看到两位大明最高统治者那失神的模样,依旧沉浸在自己那副宏伟的治国蓝图之中。
军防为盾,民生为本。水泥之用,若只在边疆,则如宝剑藏于匣中,未尽其利。孙儿以为,欲要让天下人尽知其好,尽享其利,当以民生示范,潜移默化,方能消弭抵触,深入人心。
朱高爔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望向了那遥远的江南水乡。
待我朝国库,因雪花盐等物而充盈之后,当立刻拨款,在江南水患最为猖獗之处,以水泥修筑全新堤坝!
我知,传统土木之坝,一遇大汛,便险象环生,常有‘一岁三修’之说,劳民伤财,收效甚微。
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以事实说话!就在那旧坝之旁,立起一座水泥新坝!向天下人昭示,我大明之新坝,可保‘十年不溃,百年无忧’!
届时,无需朝廷多言,那些饱受水患之苦的江南百姓,自然能看到这神物的好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拥护朝廷的决策!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江南,那是大明的钱袋子,却也因水患,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病。朱高爔此策,可谓是精准地戳在了他的痛处,又给他开出了一剂神效的良方!
然而,朱高爔的惠民之策,还远不止于此。
安民之后,当抚其心。孙儿建议,以皇家之名,在应天府城外,划出一片土地,打造一片‘示范新村’!
用这水泥,为那些因天灾而流离失所的农民,建造坚固、整洁、又能遮风挡雨的廉租房。并将其命名为——洪武安居坊!
此坊之屋,只租不卖,租金仅收象征性的一些钱。
如此,既能让受灾的百姓,在京畿之地,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感受到天恩浩荡;又能以实物,向全天下的富商乡绅,展示水泥造房的种种好处!
更重要的是,‘洪武安居坊’五字,由皇爷爷您亲笔御题!
这便是以皇家之信誉,为水泥背书!如此一来,皇家的威望,必将深入民心,更上一层楼!
听到这里,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的情绪,已经几乎无法控制!
他们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眼中闪烁着的是难以言喻的激动与狂喜!
太周全了!
实在是想得太周全了!
朱高爔的这一桩桩,一条条,无一不是精准地切中了大明朝最核心、最要害的地方!
军防、品控、经济、民生、赈灾、安抚、示范、立威......
如此多方面、多管齐下的雷霆手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一套完美无缺的推广方略!
他们毫不怀疑,一旦这套方略成功推行,他们心中所期盼的那个万国来朝、威加四海的盛世大明,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流淌着黄金与白银的康庄大道,已经近在眼前!
就在朱元璋父子二人浮想联翩,几乎要被这巨大的幸福感冲昏头脑之时,他们发现,朱高爔已经注意到了他们那副激动到难以自持的表情。
然而,朱高爔的脸上,却不见丝毫得意,他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仿佛刚才所说的那些惊天动地的国策,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话锋一转,再次抛出了一个让父子二人始料未及的话题。
皇爷爷,大伯,此物虽为国之重器,但若要使其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单靠朝廷推广,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让它产生盈利。
盈......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