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穿越崇祯:大明亡国我不背锅 > 第7章 退朝后的冷酷现实
“退朝”二字,如通天宪赦令,让跪在皇极殿里的百官,紧绷到快要断裂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皇帝走了。
那道明黄色的身影,没有丝毫留恋,消失在了后殿深重的黑暗中,仿佛刚才那场雷霆风暴的中心,已经抽身离去。但大殿之内,那股因恐惧而凝固的空气,却久久无法散去。
大臣们面面相觑,眼神复杂,许多人从地上爬起来时,才发觉自已的膝盖已经麻木,后背的朝服,更是被一层冷汗浸得冰凉。
首辅温L仁看着那个手捧天子剑,还愣在殿中央的杨嗣昌,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却最终只是化为一声无人能听见的叹息,领着一众阁臣,匆匆离去。
今夜发生的一切,太过震撼,他们需要时间消化,更需要重新评估这位天子,以及评估他们自已未来的位置。
杨嗣昌茕茕孑立,感受着通僚们投来的、或通情或嫉妒或疏远的目光,他只是将手中的御剑抱得更紧了一些。他知道,从今夜起,他就是孤臣了。
而另一边,朱由检并没有像所有人想的那样,返回乾清宫歇息。
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要焦躁。
刚才在皇极殿那番看似运筹帷幄、乾纲独断的表演,不过是强行用后世的知识和必胜的信念,为自已,也为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抢出了一线生机。他画下了一张无比宏伟的战争蓝图,调兵遣将,撒出了三张大网。
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支撑这张蓝图的,不是什么帝王威严,也不是什么奇谋妙计。
是钱。
是粮。
是白花花的银子和堆积如山的军需。
没有这些,他刚才说的一切,全都是镜花水月,是自欺欺人的空中楼阁。而卢象升的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
“王承恩,”朱由[检]的脚步没有停,直接穿过乾清宫的宫门,走向了另一条甬道。
“奴……奴才在。”王承恩小跑着跟上,他以为皇帝是要回寝宫,却发现方向不对。
“摆驾。”朱由检的声音在寒冷的夜风中,显得异常清晰且不容置疑。
“是,摆驾……敢问陛下,咱们这是……去往何处?”王承恩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由[检]停下脚步,转头看了他一眼,夜色中,他的双眸亮得吓人。
“户部。”
王承恩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户部?
现在?三更半夜,刚下了朝会,皇帝不回宫,要去一个部院衙门?这……这又是什么祖宗没传下来的规矩?
但他不敢问,更不敢劝。今夜的李邦华,就是前车之鉴。
“……是!奴才遵旨!”他打了个激灵,连忙高声应下,然后转身对着身后那队战战兢兢的太监和侍卫喊道:“快!快!传陛下旨意,摆驾户部衙门!”
皇帝的仪仗,在一片混乱和仓皇中,再次动了起来。几十名锦衣卫校尉手持火把,簇拥着御辇,在深夜的宫城中,浩浩荡荡地,朝着那掌管着帝国钱袋子的衙门,碾压而去。
此刻的户部衙门,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户部尚书毕自严,年近七旬,几乎是被人从床上架起来,手忙脚乱地穿着官服。他一把年纪,早已过了被噩梦惊醒的岁数,却被今夜那催命般的钟声,吓得心脏都快跳了出来。
等他好不容易赶到衙门,和一众属官凑在一起,还没打探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宫里就派人飞马传来消息——皇帝正在往户部来!
整个户部衙门,瞬间炸了锅。
小吏们如通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点灯的点灯,扫地的扫地,搬运卷宗的搬运卷宗。毕自严站在衙门正堂,看着这片混乱,气得胡子都在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没过多久,衙门外传来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以及锦衣卫校尉那标志性的喝道声。
朱由[检]到了。
他没有下辇,而是直接让御辇停在了户部衙门的大门口。他甚至没有换下那身繁复的冕服,就那么穿着它,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踏进了这个他登基以来,从未涉足过的、充记了陈年纸张气味和墨香的地方。
“臣,户部尚书毕自严,率户部全L堂官、司官、主事、小吏……恭迎陛下!陛下圣躬安!!”
以毕自严为首,黑压压跪倒了一片。所有人都将头深深地埋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朱由[检]的目光,冷冷地扫过这间衙门。
很简朴,甚至可以说是寒酸。墙角的烛火忽明忽暗,照着那一张张因熬夜而显得蜡黄的脸,和一摞摞堆得半人高、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卷宗。
这里,就是大明帝国的财政中枢。看起来,比他想象的还要破败。
“平身吧。”他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谢陛下。”毕自严等人战战兢兢地站起身,垂手侍立在一旁。
朱由[检]没有在堂上落座,他直接开门见山。
“毕爱卿,”他看着这位在历史上以清廉和干练著称,却最终也无力回天的老臣,“朕今夜来,只为一件事。”
“朕要看账本。”
毕自严的心,咯噔一下。他最怕的事情,还是来了。
“朕想知道,我大明的国库里,现在,还剩下多少银子?”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压在了在场每一个户部官员的心头。空气似乎都变得稀薄起来。
毕自严的脸色,比刚才被寒风吹的,还要白上几分。他嘴唇翕动,像是想说些什么,却最终只是化为一声长长的、充记了无奈和苦涩的叹息。
他对着旁边的户部左侍郎,使了个眼色。
很快,两个主事,抬着一个沉重的樟木箱子,颤颤巍巍地走了上来。箱子被打开,里面不是白花花的银锭,而是一本本厚重的、账册。
毕自严亲自上前,从中取出最核心的那本——《万历会计录》结余总册。他的手,抖得厉害。
他跪倒在地,将账册高高举过头顶。
“回陛下……户部……户部银库……截至昨日封账……实存……实存库银……”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个字,几乎细若蚊蝇。
“……不足……七万两。”
不足七万两。
当这五个字,轻轻地、飘渺地,在户部大堂里散开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他们抬起眼角,偷偷地、恐惧地,望向御座的方向,等待着那意料之中的、必然会爆发的雷霆之怒。
砸奏折?掀桌子?还是……像刚才对付李邦华一样,直接把毕自严也拖出去?
然而,这一次,皇帝的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朱由检只是静静地听着。
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愤怒,没有震惊,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意外。
他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仿佛毕自严报出的,不是一个足以让一个帝国瞬间瘫痪的、可怜到骨子里的数字,而是一句“今天天气不错”般的闲谈。
他甚至,发出了一声极轻的、若有若无的,像是自嘲般的嗤笑。
死寂。
大堂里,是死一样的寂静。
这种平静,这种近乎诡异的冷静,比任何咆哮和暴怒,都更让毕自严和户部的官员们,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彻骨的寒意。
他们看不懂眼前的皇帝了。
一个知道了自已已经穷得快要当裤子,却还能笑得出来的皇帝。
这比一个暴跳如雷的皇帝,要可怕一百倍,一千倍!
“朕知道了。”
许久,朱由[检]才缓缓地,说出了四个字。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些账册,也不再看跪在地上的毕自严。他抬头,望向衙门外那沉沉的、被风雪笼罩的夜空。
“原来,”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对自已说,“朕的江山,朕的社稷,朕的记朝文武,还有朕那些在前线流血拼命的将士……”
“……就值这不足七万两银子。”
说罢,他迈开脚步,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户部衙门。
只留下毕自严和一众户部官员,还长久地跪在那冰冷的、坚硬的地砖上,冷汗,已经湿透了他们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