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修真小说 > 萧良隋婧新官路商途小说免费全文 > 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合作者
萧良坚持不多接订单,不拉产能,他作为老板有傲娇任性的权力,何宏泰、张殷彪等人没辙。
这时候梁棠华与电机研究院的负责人已经出现在会议室外,张殷彪看了一眼腕表,不知不觉鸿盈科技的生产协调会议已经超时了,询问萧良没有继续补充的要说,他作为会议主持人,就宣布会议结束。
鸿盈科技的其他高级管理、高级工程师陆续离场,何宏泰、张殷彪作为整个星源系的核心成员之一,接下来的会议他们也要全程陪同萧良参与。
工作人员走进来调试视频设备,为下一场会议做准备,萧良有一通电话打进来,坐长会议桌的一端接听电话,张殷彪争分夺秒点上一支烟过瘾。
梁棠华与下一场会议的与会人员走进来。
“看你们耷拉着脸,萧老板没有同意你们的增产计划啊?”梁棠华从张殷彪手里,将火机跟香烟抢过来,坐在张殷彪与何宏泰中间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笑着问道。
“你借口戒烟,是不是正好自己不用带烟,能到处蹭烟抽啊!”张殷彪将火机跟香烟从梁棠华抢回来,“不满”的说道,“还有,你随手蹭走打火机的恶习也得改一改,我得先拿回来!”
“萧老板给我们开了等两个月再看情况的空头支票,”
何宏泰朝坐会议桌一头接听电话的萧良呶呶嘴,摇头无奈的说道,
“按照最初的计划,我们这个月的出货量应该拉到两百五十万部(只)才算合格,设备、人员都是照这个数进行筹划的,结果才完成80%——马不停蹄奔走了两年,速度一下子放慢下来,我们都有些不习惯了!”
“还是要看第二代iPod播放器头两个月的销量情况啊。”梁棠华感慨道。
“是啊,”何宏泰说道,“不过,苹果公司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应该是最充足的吧,但对第二代iPod头一年的销量,最乐观也仅给出六百万只的预测,我们偏要给出一千两百万只的预测。这都吓得苹果高层拼命暗示我们不要寄望太高,很显然是怕他们哪里说错了什么话,引起我们的误会。”
“你们别在背后蛐蛐我,”
萧良放下手机,朝何宏泰、梁棠华他们说道,
“第一代iPod细节方面有很大不完善的地方,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因为乔布斯本人的顽固,播放器无法兼容微软电脑系统。就算如此,第一代iPod上市半年以来,犹创造了一百万以上的销量。苹果公司去年糟糕的财务表现,迫使乔布斯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做出妥协,单兼容微软视窗系统一项,第二代iPod的销量就至少能翻两倍,但还仅仅是蝴蝶的翅膀,还得考虑叠加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毫无疑问,这次就是苹果公司自己的预测太保守了!”
梁棠华哈哈一笑,直接插入下一个会议的主题:
“我昨天看到王新在线上,就在网上聊了几句,说是AC公司想是推翻第一阶段做的骡车,有了全新的思路?”
“嗯嗯,”萧良点了点头,看向一名走到会议桌旁还没有坐下来的中年人,说道,“在接通AC视频会议之前,徐工先将大概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廷益早年留学美国,后来在通用汽车任职,从事电气控制开发工作了近十年之久,九五年因国内的父母年老体衰,就申请回到通用在沪市的合资厂车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九九年徐廷益被聘用为鸿盈科技旗下绿源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锂电动力高尔夫球车的开发。
在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以及电机研究院的技术基础上,加上徐廷益自身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工作经验,做一款低速的锂电动力高尔夫球车简直就是手拿把捏,百万年薪加上股票期权,简直就是送菜上门。
可惜舒服日子仅仅过了一年,去年九月份往后,他负责协调蜗巢科技、鸿盈科技以及星源时代的资源,对接AC推动力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的衔接、配合工作,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特别是萧良要求这边尽最大限度,接下所有功能模组及部件的开发与开模制造工作,这些简直就是噩梦。
徐廷益待与会者都入座后,先简单介绍了去年九月中旬AC推动力在获得蜗巢科技一百万美元的注资之后,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所做的两项主要工作:
其一就是在一辆通用EV-1汽车上,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拿星源时代的锂电池动力体系,替代原有的铅酸电池系统,成功突破五百公里的续航里程。
在通用汽车停止EV-1项目之后,这一尝试在美国引起极大的关注,初步证明了锂电动力远比铅酸电池更强的优越性;即便传统车企依旧畏惧锂电的不稳定,不肯轻易接受锂电动力。
第二项工作就是对通用EV-1汽车进行改造的同时,AC推动力开始做自己的电动汽车开发。
经过半年的努力跟这边的全力配合,第一辆骡车在这个月初算是拼凑出来。
当然了,蜗巢科技最初仅注入一百万美元,距离做出真正成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无疑是杯水车薪。
哪怕蜗巢科技派出十名中高级工程师长驻硅谷,配合AC推动力的开发工作,实际占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团队的三分之一,不占用AC推动力的人力成本,哪怕徐廷益率领更大规模的团队在国内做很多无偿的配套工作,AC推动力差不多就要将一百万美元烧完了。
AC推动力一直以来也在美国积极寻找新的融资。
不过这段时间风险投资基金,受累纳斯达克,境况比AC推动力窘迫多了。
这个月他们接触到同是汽车工程师出身、又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疯狂爱好者的投资人科伯德;又或者说是科伯德主动找上门来了。
科伯德对这一领域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在电动汽车开发方向上,却跟推动力现行路线存在严重的分歧。
科伯德早就注意到丰田在欧美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相当一部分购买者,都是私家车道上停放各种超级跑车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通用已经无限期停止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计划,但之前推出的四千余辆EV-1电动车,主要用户也是具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这一人群并非为了少用燃油,才买入普锐斯,成为EV-1用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更多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不满情绪,以及想要做改变意愿的一种重要方式。
推动力以星源时代的锂电动力系统对EV-1进行成功的改造,科伯德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
不过,他最初并没有想找推动力合作,而是想组建自己的汽车公司,但与三星、松下等电池厂商接触时,发现这些电池厂商并没有开发锂电动力系统的计划,甚至出于保守,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冒险而有意排斥。
碰了几次壁后,科伯德这才回过头来找到AC推动力。
不过,科伯德的投资是有附带条件的:
首先是他希望AC推动力公司放弃低成本电动汽车开发计划,而是瞄准环保意识强的高收入人群与社会名流,将跑车与锂电动力等全新系统结合起来,开发全新的项目。
还有就是他想将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拿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
这么一来,他注入三五百万美元,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股份;甚至他个人都有强烈的意愿成为新公司的领导者,至少也应该获得联合CEO的职务。
飞一趟硅谷不容易,萧良也是约定在上午,美国的夜晚时分,与科伯德进行第一次视频见面。
科伯德作为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也很早就有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的创业计划,除了常规的商业考察外,他手下的团队也相应的技术路线预研。
美国汽车工业在开发传统的跑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开发普通电动汽车也有不少公司进行了摸索,还有EV-1这种举世瞩目的案例存在。
而跑车型电动汽车,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除了需要开发更高性能的电机技术外,还需要引进二级变速箱,确保目前技术水准的异步电机,在低速阶段下也能保证高功率输出。
然而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与变速箱协调之间,做全新的系统性研发,则是整个汽车工业目前还未曾有过的艰巨工作。
对此AC推动力团队内部也出现很大的分歧,并非所有人为了拿到融资,就无原则支持科伯德的激进计划。
蜗巢科技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除了之前拿出一百万美元注资换得AC推动百分之十的股份外,在锂电动力体系上的先进技术沉淀,以及近半年无微不至的密切配合,也叫AC推动力的团队深刻认识到,背后站着星源时代、鸿盈科技的蜗巢科技,哪怕是扎根于贫穷落后的东方国度,也是勉强能称得上科技巨头的。
萧良知道科伯德提出技术路线,在美国更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这将是前期开发项目能在美国持续不断吸引融资的关键。
毕竟现阶段开发一款普通的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也将高达四五万美元,在美国还真不如开发一款销售十到十二万美元之间的跑车型新能源电动汽车,更能吸引公众与投资者的关注,更能吸引第一批敢吃螃蟹的高端用户。
王新在硅谷有机会跟科伯德及他手下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直接的接触交流,在他看来,科伯德本身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工程师,王新都有些被折服了,但王新做不了决定。
萧良他心里已经有了选择,但还是将梁棠华、何宏泰、张殷彪等人以及徐廷益的团队召集起来,先是从视频认识一下科伯德,听他阐述主张,然后了解一下AC推动力团队内部到底存在多大的分歧。
关掉视频后,他们再进行内部讨论。
虽说在产品开发领域,梁棠华、何宏泰、张殷彪等人,要比纯科研出身的王驰骛、周怀钧等人更有话语权,有更开阔的视野,但对于至少十年往后才有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应该进行怎样的技术路线选择,还是看不明白,不敢胡乱发表意见。
讨论来讨论去,大家还是觉得应该尊重AC团队自身的决定。
大家都认识到,哪怕在欧美,想成功开发一款商用电动汽车,也离不开加利福尼亚州及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而将来无论是想在美国本土引进更先进、更复杂的汽车及电气、电子技术,又或者引进更为庞大的研发及建厂资金,蜗巢科技都不适合站出来充当主导者。
“科伯德的出现,AC推动力团队出现分歧,会不会分化出两条技术路线出来?”梁棠华在会议结束后,突然想到一种可能,在前往工业园食堂的路上,拽住萧良讨论起来。
“从通用汽车开发EV-1项目开始,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的主流观念,就是尽可能做出普通人交通出行经济上能承受的电动汽车,但技术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萧良感慨说道。
“是啊,既然短时间内不能将制造成本降下来,科伯德的思路可以说是另辟蹊径,搞不好更有成功的可能。”张殷彪说道。
“你们思维挺活跃的啊,刚才在会议室怎么都鸦雀无声?”萧良问道。
“电动汽车十年之后能不能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希望都很渺茫,更不要说在中国了,”张殷彪很老实的说道,“说实话,这些问题以前真没有花工夫仔细去琢磨过,今天在会议室里一时想到一些事,没有时间去认真推敲,说话自然要保守一些,省得日后被‘啪啪’打脸。”
“……”梁棠华也是哈哈一笑,表示张殷彪所说,也是他的想法。
前世特斯拉到零八年才交付第一辆纯电动跑车,却确实是到一三年往后才形成一定的产能规模。
以此为基础,很显然大家都误以为国内想要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时代,会比欧美晚得多。
哪怕新能源电动汽车,未来可能是锂电池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但张殷彪也好,梁棠华也好,都以为那是一个极遥远的未来,也就难会有所懈怠。
梁棠华都可以说是锂电行业最杰出的管理者了,他都有所懈怠,要是没有萧良亦步亦趋的亲自盯着,怎么行?
萧良与梁棠华、张殷彪走进工业园区八号员工食堂,看到林杰、袁可飞在朝他招手,打了饭菜走过去坐下,问道:“你们怎么今天也在工业园?你是过来找何宏泰,还是谁,我上午就跟何宏泰在一起开会,没听见他说啊?”
“可飞是过来找你的,我现在进出工业园方便,就将他带进来了。”林杰说道。
“什么事情,电话里不能说,还要在食堂这里逮我?”萧良好奇的问道。
“鸿盈科技能不能调度点产能给我们?”袁可飞说道。
“哦,朱鹮手机第一季度爆单很厉害?”萧良问道,“我有关注到你们年后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非常出色,但你们的销售情况,还没有来得及打听。”
“第一季度销售朱鹮手机大概能突破两百万部,库存都有些告急了。”袁可飞说道。
“嗬,这么厉害啊,比去年同期翻两倍了吧?”张殷彪啧啧叫奇道,“岂不是说你们再加把力,今年手机销量都能突破一千万部了?那你们的产能扩张,就算下个月能提前完成,也确实是不够用啊!”
“是啊,我们最乐观估计,能翻一倍就谢天谢地了,而且还预测会在今年下半年才会实现翻倍,没想到我们预估大错,”
袁可飞“恼烦”的说道,
“我们的产能,加上再有两个月就能投入的新厂区产能,都已经安排出去了,接下来除了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更大的产能空间外,也只能向同行求援了!”
袁可飞没有通过电话说这事,萧良猜测郑仲湘、袁可飞他们之前多半就没有想找这边求援。
很可能是袁可飞今天有什么事在东洲,恰好遇到也在东洲的林杰,受林杰怂恿,才临时决定跑过来当面找他的。
“我们也挤不出太多的产能,每年为你们提供十万八万部手机的代工,还是没问题的。”萧良说道。
萧良还是要留出足够的产能空间,但袁可飞都求上门来了,多少也要意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