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一片废墟,如今在皇帝的带领之下,已经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了。”
......
帝国心脏,新启皇城。
皇宫深处,曾经的指挥室已改造成宏大的国家战略规划厅。
墙壁上不再是单一的军事地图,而是密密麻麻的全国交通网、电网、通讯网、水利网和工业区分布图。
冯子航站在沙盘前,鬓角的白发更多了,但眼神却褪去了曾经的暴戾与焦虑,沉淀出一种深沉的睿智和坚定。
他身后,站着帝国总工程师、基建委员会主席,姜翔。
“十二年…”冯子航的声音传来。
“我们用铁轨、电线、光缆和汗水,重新编织了帝国的脉络,但这还远远不够。”
他看向姜翔:“玄天界的威胁并未消失,每一天都弥足珍贵。
我们现在想要强大,必须要更多的人口,否则即便我们技术达到了,生产力上不去依旧没有用。
我需要让全国的人民都成为我们的发展资源,成为我们的生产力。”
姜翔如今的眼神已经从容了许多:“陛下,【全民基建,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正在稳步推进。
成果,就在您眼前,也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年里,在基建方面让全国动员起来。
百姓们的生活更好了,各种工人建立信号基站,修建铁路,似乎已经快要将四分之一的炎黄帝国彻底串联起来。
如此一来,世界各地的资源运输将会无比方便。
大大的增加了国民生产力。
但武器方面的突破却少了很多。
姜翔看向皇帝,他发现皇帝似乎有点担忧。
因为武器方面没有突破而惆怅?
“陛下,您在担心?”姜翔问道。
皇帝没有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抬头看向天空之中那轮月亮。
万里无云,没有繁星,只有那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挂。
皇帝发出了一声微不可察的叹息。
......
姜翔的办公室堆满了图纸和模型。
他十二年前发明出原子弹,让他真正成为皇帝的心腹。
现在的他是掌控着帝国建设命脉的核心人物。
他的身边,站着两位年轻的助手。
张泽中和李方舟。
他们是姜翔在战后大规模技术培训中发掘的天才,如今已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这十二年,他们也为帝国做了许多贡献。
张泽中负责的是帝国北境的通讯网。
十二年前,通讯靠的是脆弱的有线电报和落后的短波电台,极易被干扰切断。
皇帝主导设计了铁塔计划,由姜翔提供技术支持,张泽中带领工人们去基层实现。
帝国各地,尤其是战略要地,一座座高达百米的钢铁信号塔拔地而起,构成了覆盖全国的“天网”。
李方舟主要建设的是北境的电力。
核爆的威力让帝国上下认识到集中能源的可怕,也看到了分散能源网络的必要性。
皇帝提出电网计划。
依托姜翔改进的燃煤和新型水力发电技术,在全国主要城市、工业区和大型农业灌溉区建立区域性发电中心,通过高压电线将他们连接起来。
电网计划的成功,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电灯的发明,对于拥有顶级学识的皇帝而言,不过简简单单就能讲清楚原理。
爱迪生失败上千次才发明出来的东西,不过是炎黄帝国人随手开关就能控制的东西。
电力的普及,电灯的出现,人们已经可以自由的控制黑夜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