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人群如同被推开的潮水,自动让开了一条通道。
三轮车吱呀作响,缓缓驶离了那个混乱的路口,也暂时驶离了舆论的风暴眼。
黄毛青年不甘心地举着手机追拍了几步,但镜头里只剩下两个推车远去的背影和一众沉默的看客。
他悻悻地放下自拍杆,嘴里不甘地嘟囔着,显然明白这爆款的潜力已经大打折扣。
一场足以引爆网络的危机。
似乎被那突如其来的一跪,硬生生地按下了暂停键。
那中年城管最后深深回望的一眼,平静之下分明涌动着复杂的暗流——那绝非仅仅是一个基层执法者面对突发状况的急智。
更像是在千钧一发之际,精准地扑向了一场即将吞噬整个城市的舆论山火。
这份责任和担当......
江昭宁站在原地,感受到夕阳余温渐渐从皮肤上撤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来自心底深处的滚烫,无声蔓延。
江昭宁目光依旧追随着三轮车消失的方向,仿佛还能看见那个深蓝色的、推车时微微弓起的背影。
这背影与记忆中无数或疲惫、或敷衍、或强硬的基层执法者形象截然不同。
终于,他缓缓侧过头,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探寻意味,问身边的林夕:你认识这位陈队吗
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但林夕敏锐地捕捉到了书记眼底深处那抹尚未散去的审视与郑重。
林夕立刻上前半步,微微躬身,压低声音回答,带着一种确认后的笃定:书记,刚才他回头时,我看清了。
他叫陈向荣,是咱们县住建局的副局长,同时兼任城管大队的大队长。
林夕顿了顿,补充道,语气里也带上了几分由衷的感慨:今晚这事......处理得确实......嗯,是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江昭宁没有立刻接话,脸上也看不出特别的赞许或否定,仿佛林夕的评价只是掠过耳畔的一缕风。
但他的行动却清晰地表露了内心的波澜。
他从口袋里取出通讯录。
他的手指在写满名字的纸页上平稳滑过,目光锐利而专注。
很快,陈向荣三个字跳入眼帘。
这个名字后面,原本只简单地标注着住建局副局长/城管大队长的职务信息。
江昭宁的目光在陈向荣这三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眼前浮现的,是刚才路口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老农卑微下跪时他铁青的脸,黄毛叫嚣时他眼中瞬间的痛楚与决绝,以及那毫不犹豫、同样沉重的一跪,那恳切洪亮的解释,那转身推车时沾满灰尘的裤线和被汗水浸透的后背......
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危急关头的真实模样。
他用水芯笔在陈向荣名字旁边的空白处,手腕沉稳有力,郑重地画下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一个坚实稳固的三角(△),象征着根基与支撑,紧跟着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这便是他通讯录里代表最高层级认可的勤勉担当符号。
这个符号看似简单,却重若千钧,凝聚着一位县委书记对一个基层干部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政治品格、应变能力和为民情怀的最高肯定。
画完最后一笔,他指尖在符号上轻轻顿了一下,才缓缓合上通讯录。
江昭宁心中,关于陈向荣的认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才刚刚掀开新的一页。
两人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