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琥珀……的光 > 第一章

一、
梧桐雨下的邂逅
他第一次见到他时,窗外的梧桐正落着金黄的雨。那是个适合告别的季节,却偏偏安排了一场相遇。
二、
画室里的湿漉少年
林砚的画笔悬在半空,颜料滴落在素描纸上,洇开一片忧郁的蓝。画室的门被推开时带进一阵风,吹散了画架上未干的丙烯。他皱眉抬头,看见一个浑身湿透的男孩站在门口,发梢滴着水,怀里抱着一把大提琴。
能借个地方躲雨吗男孩问。他的声音像大提琴最低的那根弦,震得林砚的耳膜微微发颤。
后来林砚总想,如果那天他没有去画室,如果那场雨早停十分钟,如果他没有带那盒新买的钴蓝色颜料——他们的生命会不会就像平行线,永远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三、
之手的秘密
程叙的大提琴声从隔壁琴房渗过来时,林砚正在调色。那声音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开画室的寂静。他放下画笔,循着声音走去,看见程叙闭着眼睛拉琴,睫毛在灯光下投出细碎的阴影。
你在画什么程叙突然开口,琴弓却没有停。林砚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拿出了速写本。
你的手。他如实回答。程叙的手很好看,骨节分明,按弦时泛着用力的白。
程叙笑了,琴声跟着轻快起来:它们很贵。
什么
保了险的。程叙眨眨眼,一千万。
林砚后来才知道,那双手真的值一千万。
四、
薄荷叶下的肖像
春天来的时候,程叙在林砚的画室里种了一盆薄荷。他说画室里的松节油味道太重,需要点清新的东西。
薄荷很好养,程叙把泥土填进花盆,只要一点水和阳光就能活。
林砚看着他沾了泥土的手指,突然很想画下来。那天他画了第一张程叙的肖像,阳光透过薄荷叶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打碎的翡翠。
五、
画纸上的心跳
他们开始一起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程叙背着大提琴,林砚拎着画具,像两个不合时宜的流浪艺人。程叙总说林砚走路太快,林砚就放慢脚步等他。程叙的琴盒上贴满了林砚随手画的贴纸,林砚的画本里夹满了程叙写的小纸条。
你画得比我好看。程叙看着林砚新完成的肖像说。
那是因为你本来就好。林砚头也不抬地继续上色。
程叙突然凑过来,呼吸喷在他耳畔:那你喜欢吗
林砚的笔尖断了,颜料溅在画纸上,像一颗破碎的心。
六、
机场的松香约定
夏天来得猝不及防。程叙要去参加国际比赛,林砚送他到机场。安检口前,程叙突然转身抱住他,大提琴硌得林砚肋骨生疼。
等我回来,程叙在他耳边说,我给你带最好的松香。
林砚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点了点头。他看着程叙的背影消失在安检口,突然想起那盆薄荷——他已经三天没浇水了。
七、
冠军背后的泪光
程叙夺冠的消息传来时,林砚正在画室给薄荷浇水。手机屏幕亮起,是程叙发来的照片,他站在领奖台上,怀里抱着奖杯,笑得像个孩子。林砚把照片保存下来,继续给薄荷浇水。水珠从叶片上滚落,像谁的眼泪。
八、
轮椅上的重逢
程叙回来的那天,林砚去机场接他。航班晚点,他在接机口等了三个小时。当程叙终于出现时,林砚却愣住了——程叙坐在轮椅上,膝盖上放着那把大提琴。
出了点小意外。程叙笑着说,声音还是那么好听。林砚看见他右手无名指上多了一道疤,像一根断了的弦。
九、
病房里的最后画
医生说是神经损伤,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到演奏水平。程叙的经纪人来解约时,林砚在病房外站了一夜。他听见里面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第二天,林砚带着画具来到病房。程叙看着窗外,阳光照在他苍白的脸上,像一张过曝的照片。
画我吧。程叙突然说,趁我还能看。
十、
枯薄荷的告白
秋天再次来临的时候,程叙已经能勉强走路了。他们回到画室,发现那盆薄荷已经枯死。林砚想扔掉它,程叙却拦住了他。
留着吧,程叙说,至少它曾经绿过。
十一、
颤抖的手破碎的梦
程叙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连筷子都拿不稳。林砚喂他吃饭时,程叙突然哭了。眼泪滴在汤里,林砚假装没看见。
我梦见自己在演奏,程叙说,台下坐满了人,可我拉不出声音。
林砚握着他的手,感觉那曾经灵活的手指现在像枯枝一样脆弱。
十二、
雪夜里的琴声回响
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程叙已经很少说话了。他整天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雪。林砚画了很多张他的侧脸,却总觉得画不出那个神采。
林砚,程叙突然叫他,我想再听一次。
林砚拿出手机,播放程叙夺冠时的演奏视频。琴声响起的那一刻,程叙的右手无意识地动了一下,像在按弦。
十三、
最后的速写
程叙走的那天,雪下得很大。林砚坐在病床边,看着监测仪上的线条变成直线。他拿出速写本,画下程叙最后的模样。画到手指时,他停顿了很久,最后只画了一个轮廓。
十四、
墓前的大提琴
葬礼很简单。林砚把程叙的大提琴放在墓前,琴弦上挂着一张小小的画——那是他画的第一张程叙的手。
十五、
新芽与旧泪
春天再来时,林砚在画室种了一盆新的薄荷。浇水时,他发现枯死的薄荷盆里长出了一株小小的新芽。他愣了很久,突然泪如雨下。
十六、
悲伤的手部艺术
后来林砚的画开始出名。评论家说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特别是那些画手的作品。
十七、
的遗憾
在一次画展上,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画手。
林砚看着展厅中央那幅《一千万》,轻声说: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画中的手按在琴弦上,无名指有一道疤,像一根断了的弦。
十八、
未完成的生日礼物
林砚的公寓里始终保留着程叙的琴谱架。镀银的支架已经氧化发黑,上面永远摊开着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乐谱——那是程叙最后未能完成的曲子。某个失眠的深夜,林砚发现谱纸边缘有褪色的铅笔痕迹,凑近看才认出是程叙写的小字:给阿砚的第三十二个生日礼物。那天他抱着乐谱在阳台上坐到天明,直到晨露浸透了纸页。
十九、
老师带来的秘密录音
画展开幕那天,来了位特殊的访客。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一千万》前久久不动,林砚注意到他右手无名指上有道相似的疤痕。我是程叙的老师,老人说,他总提起你画的手,说比照片还真实。老人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程叙手术后偷偷录的练习录音。磁带A面贴着便签:等我能拉完整首,就放给阿砚听。B面只有断续的琴音和压抑的啜泣声。
二十、
护手绷带的记忆
林砚开始收集各种样式的医用护手绷带。画室抽屉里整齐排列着十七种不同品牌的护具,全是程叙用过的款式。有次助手不小心碰倒了收纳盒,绷带散落一地。林砚蹲在地上一条条捡起,突然发现某条绷带内侧写着:今天阿砚的薄荷开花了。他记得那天程叙的手抖得特别厉害,却坚持自己给薄荷浇水。
二十一、
薄荷罐里的思念
程叙去世一周年那天,林砚收到一个匿名包裹。拆开层层泡沫纸,里面是个玻璃罐,装着晒干的薄荷叶。罐底压着张机票存根——是程叙出事那天的返程航班。林砚把耳朵贴在玻璃罐上,仿佛能听见那年夏天程叙笑着说:薄荷很好养,只要一点水和阳光就能活。后来那个玻璃罐一直放在画架旁,林砚作画时,总能闻见若有若无的薄荷香。
二十二、
旧书摊的意外发现
深秋的傍晚,林砚在旧书摊发现一本《大提琴演奏技法》。翻开扉页,赫然是程叙的笔迹:阿砚要是敢在这本书上画小人,我就用琴弓敲他脑袋。书页间夹着张便利店收据,背面画着熟睡的林砚,落款日期是程叙手术前夜。摊主说这本书在架子上放了半年,每次下雨天就会自己翻开到第143页——那章讲的是如何演奏泛音。
二十三、
墙角的琴弦盒
画室搬迁时,工人们从墙角挖出个生锈的铁盒。里面装着程叙的琴弦,每根都贴着标签:和阿砚吵架后换的E弦、给阿砚画像时断的A弦。最底下压着张皱巴巴的医院检查单,确诊日期比林砚知道的早了整整三个月。单据背面是程叙工整的字迹:别哭,我的手指记得所有音符。
二十四、
便利店的神秘旋律
某个寻常的周二,林砚在便利店听见一段熟悉的大提琴旋律。监控画面显示,三年前的今天,程叙曾在这里对着监控摄像头拉琴。店员解释说这是前任店长设的自动播放,每天这个时间都会响起。林砚买了程叙最爱的薄荷糖,糖纸在口袋里化成一团黏腻的绿,像那年春天画室里被打碎的阳光。
二十五、
琴房里的似曾相识
林砚五十岁那年,母校邀请他回去做讲座。路过琴房时,他听见有人在拉《殇》——那是程叙第一次比赛获奖的曲目。推门看见个戴护腕的男生,右手无名指上有道新鲜的疤痕。男生惊慌地站起来,琴弓撞翻了谱架。乐谱飘到林砚脚边,他弯腰拾起,看见页眉处熟悉的涂鸦:两个小人互相搀扶着走在五线谱上。
二十六、
临终前的速写簿
临终前,林砚把所有的画作捐给了音乐治疗基金会。整理遗物时,助手在他枕头下发现本速写簿。最后一页画着两只相握的手,年轻的那只按着琴弦,苍老的那只握着画笔。画纸上有明显的水渍晕染痕迹,角落里写着一行小字:你看,我们的手终于一样抖了。
二十七、
平行宇宙的誓言
他们的故事结束在某个普通的清晨。清洁工发现画室窗台上的薄荷开花了,而两盆并肩摆放的植物之间,摆着个小小的玻璃相框。照片里两个年轻人靠在一起,一个抱着大提琴,一个拿着画笔。相框边缘刻着行几乎看不清的字:在所有的平行宇宙里,我们都会相遇。阳光透过薄荷叶照在相片上,那些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多年前某个春天的下午。
二十八、
葬礼上的琴弦扣
林砚的葬礼在下着小雨的四月举行。雨丝细得像松散的琴弦,轻轻拨弄着送行人的伞面。人们发现他的右手紧紧攥着,指节泛着不自然的青白,仿佛仍在握着那支画过无数双手的画笔。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花了很大力气才掰开——掌心里是一枚生锈的琴弦扣,内侧刻着CX&LY,边缘已经磨得圆润,显然被摩挲过无数次。程叙的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场纪念演奏会,当大提琴齐鸣时,礼堂窗台上的薄荷盆栽突然全部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有位女学生说,那些花瓣的纹路像极了林砚画里常见的笔触。
二十九、
张手的告白
整理林砚遗作时,策展人在画箱夹层发现了一沓发黄的信纸。每张纸上都画着程叙的手,从灵活优雅到颤抖蜷曲,整整七十二张。最早的那张标注着初见,画的是程叙按弦的左手,无名指微微翘起,像在演奏一个隐秘的泛音。最后一张则画着两只交叠的手,年轻的那只已经模糊褪色,苍老的那只布满斑点,却固执地保持着握弓的姿势。信纸最后一页写着:今天医生说我得了和他一样的病。现在我可以画得更像了,因为我的手指也开始跳舞。日期显示是程叙去世后的第三个冬天。策展人注意到,这行字的墨迹有被水滴晕开的痕迹。
三十、
梧桐树下的秘密
音乐学院要扩建琴房,工人们准备移除那棵老梧桐。锯到树干时,树脂裹着两枚硬币流了出来——那是程叙和林砚的生日硬币,不知何时被嵌进了树皮。更令人惊讶的是,树洞里藏着一把儿童尺寸的大提琴,琴腹里塞满了薄荷味的糖果纸。老园丁说,每年梧桐落叶时,总能听见树下有隐约的琴声。有好奇的学生在树下放置录音设备,录到的却只有风声。但奇怪的是,当把录音放慢十二倍速播放时,确实能分辨出《殇》的旋律片段。最老的校工回忆说,程叙去世前最后那个秋天,常看见林砚独自在树下埋什么东西,像是在和时间玩捉迷藏。
三十一、
画作中的琴影
拍卖会上,林砚的《手部研究系列》创下了纪录。买主是位从不露面的收藏家,只要求将画作悬挂在特定的光线角度。后来清洁工发现,每天下午三点,阳光会透过彩绘玻璃在画布上投下一个拉琴的人影。监控录像里,空荡的展厅只有画框在轻微震动,像是有人在不远处演奏低音和弦。保安队长说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三年,直到某天一位白发老人站在画前良久,那影子才不再出现。老人临走时在访客簿上画了片薄荷叶,签名处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三十二、
午夜画室的对话
年轻艺术家们流行起一个游戏:在午夜带着薄荷糖去老画室,据说能听见大提琴与画笔的对话。有个胆大的女生录下了声音,声谱分析显示低频部分确实符合大提琴的波形,而沙沙的杂音与林砚生前最后一场绘画演示的录音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每次录音后,画室窗台上的薄荷都会明显长高一截。植物学家检查后表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说这些薄荷的叶脉排列方式像极了某种乐谱。宿管阿姨透露,林砚晚年常半夜来画室,带着程叙生前用过的松香,像是在等什么人合奏。
三十三、
病历夹里的素描
神经医学研究所收到一笔匿名捐赠,专门用于研究音乐家手部神经病变。负责人在档案室发现箱贴着CX缩写的病历,里面除了常规检查报告,还有厚厚一叠画着神经走向的素描。医生认出来,那些精准的解剖图都是林砚的手笔,最后一页标注着:今天终于找到让震颤暂停的方法——画他拉琴时的样子。日期显示是程叙去世前两周。研究所所长在翻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某张脑部扫描图的边缘,画着两个牵着手的小人,一个拿着琴弓,一个握着画笔。
三十四、
自动翻页的琴谱架
百年校庆时,校友会收到份奇怪的礼物:一个会自动翻页的琴谱架。无论放在哪里,它总在下午三点十七分准时翻到《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章。物理系教授拆解后惊呼不可能——机械装置里根本没有动力源,只有两片干枯的薄荷叶,叶脉排列成心电图般的纹路。更神秘的是,当把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能看到叶绿体组成了C和L的字母。老校长想起,林砚去世前曾委托他保管一个檀木盒子,说要等合适的时机再打开。
三十五、
全息投影的哭泣
时间来到2087年,AI复原了程叙的演奏风格。当全息投影在舞台上拉起《殇》时,观众席有位老人突然痛哭失声。他颤抖着举起右手,无名指上的疤痕与投影完全重合。散场时,工作人员在老人座位下发现了一盒干涸的颜料,调色板上凝固着钴蓝色与松香混合的痕迹。剧场经理查询票务记录,发现那张票是三十年前就预定好的,付款人署名等待泛音的人。而那位老人,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观众名单上。
三十六、
地窖里的刻度线
最先进的考古扫描仪在画室地板下发现了微型地窖。里面整齐摆放着程叙所有的病历、药瓶和变形的手指矫正器。最令人动容的是墙上密密麻麻的刻度线,每条旁边都标注着日期和今日手抖幅度。在最高处的那条线旁,林砚写道:今天终于够到他的位置了。字迹歪斜得几乎难以辨认。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个密封的玻璃瓶,里面装着混合了颜料的土壤,分析显示成分与程叙墓前的泥土完全一致。瓶底贴着的标签上写着:这是我们最后能共同创作的作品。
三十七、
量子实验室的和弦
量子物理实验室收到一组异常数据:每次播放程叙的演奏录音,检测器就会捕捉到类似灵魂粒子的波动。更惊人的是,当同时播放林砚绘画时的环境音时,两种波动会形成完美的和弦。项目负责人深夜独自实验时,仪器突然自动打印出一张素描——赫然是年轻时的他自己在拉琴的手。他这才想起,四十年前自己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程叙上过同一堂大师课。第二天,人们发现实验室的白板上多了一行字:艺术比物理学更懂得如何保存灵魂。
三十八、
薄荷茶里的梦境
艺术史学家发现个诡异现象:所有收藏林砚画作的博物馆,其植物园的薄荷都长得特别茂盛。有位策展人尝试用画作旁边的水培育薄荷,结果长出的叶片上都有类似琴弦的纹路。更神秘的是,这些特殊薄荷制成的茶,能让饮用者短暂地梦见两个在画室里追逐的年轻人。化学分析显示,茶叶中含有微量的钴蓝色颜料和松香成分,但无人能解释它们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年迈的园艺师说,这让他想起年轻时听过的传说——足够强烈的思念能改变物质的本质。
三十九、
中的重奏
基因库计划采集艺术家的DNA样本时,在林砚的旧画笔上提取出两组基因。一组属于他本人,另一组与程叙留在琴弓上的皮屑完全吻合。科学家无法解释的是,两组基因片段竟呈现出罕见的互补形态,就像——用研究员的话说——大提琴与画笔在分子层面的拥抱。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些DNA链的排列方式隐约构成了一段乐谱。当生物学家将其转换为声波时,得到的是一段从未被记录过的二重奏旋律,既有大提琴的深沉,又有画笔在纸面摩擦的沙沙声。
四十、
记忆回溯的对话
时空研究所的记忆回溯项目总出现相同故障:每当志愿者回忆艺术相关场景,设备就会显示两个额外的脑电波信号。信号特征与档案记载的程叙、林砚脑波惊人相似。有次设备意外录到清晰的对话片段:阿砚,这次换我等你。带着薄荷来见我。当时实验室里,确实飘着淡淡的薄荷香。项目组调取监控,画面却显示实验室空无一人。只有敏锐的实习生注意到,仪器屏幕上短暂闪过两个模糊的影子,一个修长如琴弓,一个挺拔似画笔。
四十一、
壁画上的永恒
最后一个雨天,老画室即将拆除。工人们在搬走最后一件家具时,整面墙突然剥落,露出隐藏的壁画:无数双手从四面八方伸向中央,那里有两株交织的植物,根茎是琴弦,叶片是画笔,花朵则是相握的手。壁画角落题着:死亡不是休止符,而是最长的泛音。当天所有工人都表示,雨中确实听到了完整的大提琴协奏曲。更离奇的是,拆除完成后,工地上凭空出现了一盆开花的薄荷,土壤里埋着两枚锈蚀的琴弦扣,紧紧扣在一起。
四十二、
未完成的重奏
很多年后,有位调音师被请去整理博物馆的古董乐器。当他调试程叙生前用过的大提琴时,琴箱突然发出清越的共鸣。琴腹里飘出张极薄的画纸,上面是林砚最后的手稿:两片薄荷叶组成的心脏,叶脉构成五线谱,上面写着一千万次心跳的乐章。调音师说,那一刻他分明听见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哼唱。他转身望去,只见阳光透过彩窗,在地上投下两个依偎的影子,一个像琴弓,一个似画笔。而当他揉揉眼睛再去看时,那里只剩一盆开花的薄荷,和两颗落在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像极了多年前那个雨天,两个少年发梢滴落的水光。
[终]
(窗外雨声渐歇,画室里最后一点松香也消散在空气里。那些未说完的话,未画完的画,未奏完的曲子,都化作尘埃中的光点,在每一株新生的薄荷叶上,继续他们未完成的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