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红的人要是被刻意抹黑一下,那不是等于自找麻烦吗?
ICQ这边也是挺头疼,工作员工一个个愁眉苦脸。
眼看着网上的热度越来越高涨,却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
到了傍晚7点的时候,网络各大平台陆续开始爆帖、爆文和热门视频。
短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一堆围观群众。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前排留座啦~瓜子、辣条、矿泉水已到位!”
在网友的热情加持下,那些内容写得好、逻辑清楚的文章很快被手动顶到首页。
其中有个帖子叫【飞信和ICQ全方位详细对比】迅速脱颖而出,成为热议话题。
这篇热门贴的内容并不复杂。
核心就是在各个使用细节和数据上把两款产品直接进行比较。
“第一,飞信整体界面评分9.6分(附图展示);而ICQ才7.3分(也附图说明)。”
“第二,飞信聊天体验评分高达9.8分,而ICQ仅6.3分。”
“第三,飞信的附加功能非常丰富,评分同样是9.8分......”
“第四,还有更多项目不一一列出来了。”
这些数据清晰又直观,一一对比后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再加上这位作者非常用心,每个评分点都配有真实截图和小段演示视频。
一眼望去,信息非常明确。
而且所有的参数差异完全符合大多数用户的实际使用感受。
于是乎,这种理性客观的分析反而更容易被网友接纳。
这个热帖就像病毒式传播的广告,传播力极强。
不过这样的传播效果却是ICQ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情急之下,ICQ高层立刻让公关部门全员出动。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外援,就连技术团队的一些成员也被强行抽调进群一起出主意帮忙。
可说到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术业有专攻。
这些人平常只钻研编程开发,压根不懂互联网水战这回事。
更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低估了广大网友对这种热点事件的关注热情。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爆款视频火速登上热搜。
这次发布视频的是一个专门测评各类新型应用软件的知名博主。
他的标题十分抓眼球:“ICQ已经推出很久了,今天借着飞信这款竞品产品的出现,我特地深入研究一番,给大家好好讲一讲ICQ跟飞信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点进去一看,视频内容非常细致丰富。
各种图片是从两个平台截取的真实素材。
中间穿插着他录制的电脑端操作短视频片段,配合详细的解说字幕和旁白讲解。
完整看完以后,就能清清楚楚了解这两款社交工具之间的差异到底在哪。
比如ICQ的设计明显偏向传统,显得有些笨重老旧,在夏国这个高速更新迭代且充满创意的互联网生态下,远远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人们有了更好选择后,都会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一方。
不是说飞信品质差,是因为它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