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航天动力装置有充分的认知,知道每台发动机背后都是无数高科技成果堆砌起来的结晶,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使用的材料——材料轻不轻、强度够不够、耐热性高不高,决定了整台发动机的好坏。
现在只差不到四千亿资产线的距离,只要他利用系统赚到足够的资金,就可以掌握这项核心技术材料的比例调配方式以及加工方法!
这让芦哲自然是无比兴奋!
再说这项目的额外好处:
首先是名声,夏国在航天推进技术方面一直被外界质疑,假如他能把这一难题解决掉,带来的不仅是国家自信心的全面提升,对个人品牌也会有极大加持!
再考虑经济回报的话?
实际上夏国每年承接的火箭发射任务数量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且成功率也很高,很多发展中的国家都会来找订单,市场潜力巨大!
换句话说,搞定了这事,名利双收!
综合来看这件事的价值无疑是重大的。
当芦哲意识到这个项目所能带来的是这么惊人的回报后,立马决定接手红箭航天计划。
尽管现在他的身家离四千亿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只有2600多亿而已!
但是别忘了,系统计算财产的时候连固定资产也算在内的!
因此,只要投资项目做得足够多,这些都能折算成自己的总资产量。
也就是说,在积累资本的过程中就可以先把红箭的技术项目握在手中,等钱到位后再全面推进!
而且按他的赚钱效率,才用了短短几个月就已经突破2600亿门槛了,现在距离目标其实也就1400亿的差距而已!
这相当于一个顶尖富豪的身价,在芦哲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困难事!
想到这儿后,芦哲马上写了一条微博,并立刻发了出去。
而这条动态一公开,瞬间就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因为原因很简单。
首先,这类航天发动机的研发需要极大的投入资金,完全不能跟开个互联网初创团队比,后者只需要点子加精准的市场需求评估就行。
其次,整个航天科技属于那种烧钱又难快速出成果的方向,虽然从长远看价值巨大,但短期内与大众生活的关联却没那么紧密。
而在大众眼里,芦哲是个爱国青年、也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
这样一个人去涉足这个领域真的靠谱吗?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门槛是技术,没有过硬技术支撑,谈不上什么盈利空间。
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种重大航天工程本来就应该由国家牵头推动,私人介入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因此很多人第一时间都在心中打起了问号。
大部分网友表示难以理解,纷纷发出“什么情况”、“怎么操作”的评论。
一些喜欢唱反调的人也趁机跳出来冷嘲热讽:
“啥?我是不是眼花了?这不是芦哲飘了吗?他这是年纪轻不懂事吗?这行业哪来的钱可赚?真是服气。”
“没错啊,别提其他的,红箭不就是做发动机的?他们正是因为技术过不了关才会破产收场,现在他居然想接这个摊子!纯属强撑面子罢了!”
“肯定膨胀了!说不定就是当年当了回英雄尝到甜头就开始迷糊头脑!这次太搞笑啦,我赌他肯定是随便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