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单听了这话不由得嗤笑了一声。
“袁教授还是改不掉浮夸的老毛病啊,半个月内完成23次投资,这里的哪一位做不到呢?如果这就是南大的培养目标,那么咱们学校的招牌真该摘掉了!”
此言一出。
竟然逗乐了袁教授。
不愧是张单,真是给他面子啊!
袁教授清了清嗓子,饶有兴致地说:“但如果我告诉你,芦哲只用了一万四千元本金,就在半个月内挣到了15亿呢?”与此同时。
上京,一座特别的小院子里。
张老正看着一场金融会议的现场直播。
电视上只播放着会议的画面,没有显示任何电视台的标识。
这些画面其实是由会议室天花板上的一个摄像头发出来的。
这个直播渠道很不一般,全国上下只有18个人能看到它!
换句话说,能看这种直播的人,都是国家里的大人物。
张老就是这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
他之所以会看这次的直播,原因很简单:这场聚会集齐了众多有名的经济专家,对像张老这样关注经济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还有两层含义在里面。首先,虽然这种会议大部分时间讨论的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但它们多少反映了国家的某些重要经济走向,至少能让张老师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其次,这个大会关乎于重大投资决策,可以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眼睛!
如果把这个国家比作是一个家的话,一年假设挣了十万元,可能会花掉六万块作为日常开支,三万块留下应急,最后一万块则用来进行投资理财。假如这一万块的投资能够获利,自然可以让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道理简单,却意义深刻。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为了集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共同给出建议,是国家级别挑选投资项目的第一步筛选,之后还要通过更严谨的方式来验证。
因此,即便不再直接参与到大事当中,张老依然重视此类会议的信息。记得有一次就是因为袁冬晓教授在会上的一番发言激起了他的兴趣,最后还特意约见了这位教授。
而今,屏幕上出现了芦哲的身影,这让张老师感到有些意外。
要知道,在私下里,他也算得是一家科幻迷。看到直播中提到芦哲计划为《九体》这部作品注资时,他心里还挺激动了一把。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活着等到那一天到来呢!
更重要的是,这次巧合让芦哲得以参与进这样的会议,令张老师非常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故事。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胡荣见到芦哲时会碰撞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据说此刻那小伙子也正赶往这里。
画面之中,当袁教授带着笑容宣布:“假设芦哲用最初的1.4万元资本,在半个多月内创造了高达15亿的收益......”
瞬间,整个房间陷入了寂静。几秒过后,除了冰冰以外的所有人几乎都爆发出了嘲笑声。
“什么鬼?你刚才说什么?拿一万四就能变成十五亿?”
“哎呀妈呀,这么神奇?干脆让这个人管国库算了!”
“哈哈,袁老师今天是不是喝多了呀?”
笑得最大声的是那位名为张单的专家。
“厉害了!果然名师出高徒啊!我佩服袁老师的能力,并愿意跟随其深造学习,请袁教授成全啊!”
实际上来说,这样的说法实在超乎常理,夸张至极。十五天赚这么多钱怎么可能呢!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们的反应。
他们可能平时不怎么看直播节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错过芦哲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