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臣,乃天子门生。
这六个字,是投名状,也是护身符。
御书房内的那场君臣对答之后,大离皇帝对谢远的信任,达到了顶峰。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他可以放心使用的一把快刀。
很快,一道圣旨再次从宫中传出。
皇帝将《大离风华报》收归国有,并交由翰林院修撰谢远全权负责运营。
不仅如此,皇帝还破天荒地从自己的内帑中,拨付了三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下令成立一个全新的官方机构——风华书局。
这个书局,名义上归属翰林院,实际上,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旨意一下,满朝文武,再次被皇帝对谢远的恩宠所震惊。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局。
这是皇帝,亲自将大离王朝的喉舌,交到了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手中!
谢远,
顿时,拥有了向整个天下发声的权力。
风华书局,在唐宝这位商业奇才的亲自操盘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
它不再仅仅是印刷一份报纸。
《三国演义》的单行本,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洛阳纸贵。
谢远亲自审校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启蒙读物,成了所有学子的必备书籍。
更重要的是,在谢远的主导下,风华书局开始大量出版各类农学、工学、算学等实用书籍。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九章算术详解》......
这些被传统儒生视为奇技淫巧的杂学,第一次,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姿态,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经世济用,知行合一这八个字,被刻在风华书局的大门之上,也成了书局的核心理念。
一时间,京城之中,风气大变。
大批有志于实学,却被传统科举制度排斥、终日郁郁不得志的寒门人才,仿佛看到了指路的明灯。
他们从四面八方,向着风华书局汇聚而来。
有擅长农桑的老农,有精通机关术的木匠,有对数字极其敏感的账房先生......
谢远对这些人,来者不拒,一一予以重用。
风华书局,渐渐成为了一个汇聚了各路奇人异士的实学中心。
而谢远,也在这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真正的人才库和智囊团。
首辅府邸。
张敬听着下属关于风华书局的汇报,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和棘手。
他发现,他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他越是想动用权术去打压谢远,谢远就越是能借力打力,博得皇帝的赏识和民间的声望。
时至今日,谢远已经巧妙地将自己,和民心、实学,甚至是皇权,这三样最不能触碰的东西,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再想动他,已是投鼠忌器,难如登天。
大人,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心腹问道。
张敬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吐出两个字:等。
等他自己犯错。
他相信,少年得志,必然狂妄。只要谢远自己行差踏错,他就有的是机会,将其置于死地。
然而,谢远并没有犯错。
他正忙着做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他组织了风华书局所有的人才,开始编撰一部前所未有的,涵盖了大离王朝农业、手工业、矿业、建筑等各项技术的百科全书。
他亲自为这部注定要改变时代的巨著,定下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