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这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随笔这分明是一篇足以撼动国史的鸿篇巨制!
刘学士如获至宝,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拿着札记,也顾不上规矩了,直接冲出了翰林院,奔向了主管修史的国史馆。
你们快看!快看这个!
这份《前朝史疑辨正》,在国史馆,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几位德高望重的史学大家,当即便被召集起来,连夜开会,就着烛火,对札记中的每一个论点,进行激烈的研讨和辩论。
最终,天亮之时,他们得出了一个一致的,且令人震惊的结论:
谢远的考证,无懈可击!前朝的历史,真的需要重写!
此事非同小可,立刻被上达天听。
皇帝在得知此事后,召集国史馆官员入宫垂询,在听完汇报,并亲眼看了谢远那份条理清晰的札记之后,龙颜大悦。
好!好一个谢远!
皇帝抚掌赞道:不仅有锦绣文章,更有这等严谨务实的治学之风!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这才是真正的翰林!
他当即下旨。
命国史馆,即刻以此札记为蓝本,重修前朝史!务求还历史一个真相!
另,赏翰林院修撰谢远,御笔一套,贡墨一箱,以彰其功!
圣旨传到翰林院。
所有人都惊呆了。
尤其是那位想给谢远下马威的掌院学士,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尴尬得无地自容。
他本想用最无聊的苦差事困住谢远。
没想到,这苦差事,反而成了谢远一鸣惊人,再次获得圣眷的垫脚石!
经此一事,翰林院的风气,为之一变。
再也无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谢修撰。
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翰林,甚至开始主动向他请教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谢远在翰林院,终于彻底站稳了脚跟。
这日,他刚下值回到府中。
唐宝便拿着一封厚厚的家书,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老师!南阳来的信!
信是唐府的管家代为转交的。
谢远展开信纸,上面是父亲那熟悉的,略带颤抖的笔迹。
信中,父母告知家中一切安好,唐家对他们照顾有加,让他不必挂念。
信的最后,还提了一句。
说《大离风华报》如今已在南阳风行,连他那不识字的妹妹,都天天缠着母亲,要听《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最喜欢的人物,是那个骑着赤兔马的大英雄。
谢远读着信,字里行间,都透着家人的思念与骄傲。
他会心一笑,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可他刚放下家书,管家又神色古怪地来报。
公子......
翰林院门口,太子殿下和三皇子殿下的马车,同时到了。
他们的管家,都说自家殿下有请,正在门口......等着您呢。
一场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场都更加凶险的抢人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