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县衙门口,群情激愤。
数十名寒门学子将谢远围在中央,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被背叛的屈辱。
谢远!你也是寒门出身,为何要帮那草包李威
你可知道,他占了一个名额,就有一个像周恒兄那样的人落榜!
你这是在助长科场不正之风!你是我辈寒门的叛徒!
面对众人的围堵和质问,谢远毫无惧色。
他平静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他没有急着辩解,反而高声反问:
诸君只知我为李威代笔,可知我为何要如此
他的声音,盖过了嘈杂的声浪,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君只知周恒落榜之痛,可知我被逐出府学,科举前路被人生生斩断之恨!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众人心头。
什么他被逐出府学科举之路断了
众人脸上的愤怒,渐渐被震惊和疑惑所取代。
谢远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一丝悲悯,一丝感同身受的苍凉。
他没有再渲染自己的遭遇,而是话锋一转,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我且问诸君,我那首《悯农》,写得如何
众人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字字锥心,乃是传世佳作!
那好!谢远追问道,若我不假借李威之名,将此诗写于童生试的考卷之上,这首诗,可能被吴提学看见可能被府衙传抄可能被南阳城的百姓听见!
不可能!
我,谢远,人微言轻,科举路断。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倾听!我纵有惊世之作,也只能埋于尘土!
他的声音充满了不甘与悲愤,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代笔,非为一己之私,更非为李威之名!
他振臂一呼,声音激昂,如暮鼓晨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我为的,是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等民间疾苦,能出现在庙堂的考卷之上!是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等心声,能被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听见!
我辈寒窗苦读,若只为求取功名,与那趋炎附势之徒何异我们读书,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是为了掌握改变命运的力量!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穿越千古的力量。他用一句话,为自己所有的行为,做出了最终的注解。
我所做一切,只为——为生民立命!
为......生民......立命......
为天下万民,确立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五个字,如黄钟大吕,在每个学子的心中轰然炸响!
他们被彻底镇住了。
原来,他代笔不是为了钱财,不是为了巴结权贵,而是为了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让自己的声音,让底层百姓的声音,被这个世界听到!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抱负!
与这等胸襟相比,他们方才纠结于一个童生名额的得失,是何等的渺小,何等的浅薄!
先前那个带头刁难的学子,满脸羞愧,他分开人群,走到谢远面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