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老兵不死,血战不止。
对于那些想要返回原部队的战俘,赵勋也不会加以阻拦。
这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
很快,打扫完战场后,赵勋便率领着战士们以及刚刚收编的战俘,浩浩荡荡地返回新中村。
此次太平战俘营之战,赵勋不仅收服了魏大勇这员猛将,还收编了一百多名战俘老兵。
此外,还缴获了不少日军特种兵的装备。
这些可都是难得的好东西啊!
一行人浩浩荡荡,平安顺利地回到了新中村。
新中村的营地内部呈现出一派秩序井然的景象。
当赵勋把收编的战俘妥善安顿好之后,他的脑海里忽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咚!恭喜宿主完成了关键抉择,成功获得了三三制战术技巧以及伯乐技能的升级增益!
系统接着解释道:三三制战术属于步兵班组突击战术体系,可以称得上是轻步兵战术的最高成就。
宿主掌握了这一战术的精髓以后,能够在实际作战中灵活运用,极大地提高所属部队的作战效率。
追溯三三制战术的起源,它的初步形态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阶段逐渐走向成熟,
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广泛运用,是我军步兵训练大纲里规定的重要班组突击战术。
抗战时期,因为八路军缺少重火力支援,部队在进攻日军坚固阵地时,常常由于采用密集冲锋的队形而遭受惨重的伤亡。
针对这一严峻的状况,八路军在战略层面由中高级指挥官贯彻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也就是著名的一点两面战术;
而在战术执行层面,要求低级指挥官注重分散兵力的部署密度,以此来躲避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
同时强调各作战单位要紧密协作、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不过在这一时期,三三制战术还没有正式形成......
赵勋之前虽然对三三制战术有过一些听闻,但并没有深入理解它的战术核心和应用要点。
毕竟在21世纪,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高度发达,这种传统步兵战术的训练已经不再是重点。
时代背景的不同,使得三三制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场景大大减少。
然而现在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种强调灵活机动和协同作战的战术恰恰具有重要的实战价值。
如今系统直接奖励了三三制战术技巧,赵勋就能迅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经典战术。
三三制战术看起来架构简单,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战术智慧。
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灵活运用这一战术,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技巧,还更依赖于丰富的战斗经验积累。
但系统的奖励省去了赵勋自己摸索的过程,让他能够直接跨越经验积累的阶段。
赵勋知道三三制战术最经典的战例发生在某次自卫反击战中。
当时,三名与大部队失散的战士临时组成三人战斗小组,他们绕到敌军后方,深入敌境达15公里,
先后经历了5次战斗,取得了零伤亡的战绩,成功夺取了印军三个炮兵阵地,击溃了敌军两个炮兵营,缴获了7门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