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骤雨启新程(1978年)
1978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注,狠狠地砸在知青点那破旧的屋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屋内,漏雨的地方早已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可即便如此,雨水还是顺着缝隙湿透了墙角的被褥。
林远山望着那发霉的被褥,又看了看手中刚刚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心中五味杂陈。这本该是个天大的喜事,可命运却在这个时候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被人顶替了上大学的名额。
难道我的人生就这么完了吗林远山攥紧了手中的通知书,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眼中满是不甘和愤怒。
趁着夜色,林远山扛着那把破旧的铁锹,悄悄地来到了知青点的围墙边。他看着那堵象征着束缚的围墙,咬了咬牙,双手紧握铁锹,用力地挖了起来。每一下都带着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命运的反抗,泥土在他的奋力挖掘下一点点地翻起。
就在他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突然,墙外传来一阵微弱的呻吟声。林远山心中一惊,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小心翼翼地走到墙边,透过缝隙一看,只见一个老者正躺在地上,浑身是血,显然受了重伤。
林远山来不及多想,赶紧翻过围墙,将老者背了起来。他发现老者的腰间隐隐有一个枪伤,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这老者绝非普通人物。
在破屋中,林远山小心翼翼地为老者处理着伤口。老者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许,从怀中掏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匣,递给了林远山,说道:小伙子,你心地善良,这铁匣里的机床图纸,或许能改变你的命运。记住,沪市红星机械厂有个老师傅叫周德顺,你拿着这个去找他。
林远山接过铁匣,心中既疑惑又充满了期待。他看着老者,想要问些什么,可老者已经闭上了眼睛,似乎是昏了过去。
第二天,林远山怀揣着铁匣,踏上了开往沪市的绿皮火车。火车上拥挤不堪,人们都挤得像沙丁鱼一样。林远山紧紧地抱着铁匣,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人。
就在这时,几个混混模样的人注意到了林远山,看到他手中似乎藏着什么东西,便不怀好意地走了过来。其中一个混混阴阳怪气地说道:小子,手里藏啥宝贝呢交出来让哥几个瞧瞧。
林远山心中一紧,连忙将铁匣藏在身后,说道:这是俺的东西,你们别想打它的主意。
混混们哪里肯罢休,其中一个伸手就要去抢。林远山一闪身,躲过了他的手,却被另一个混混从后面踹了一脚。他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就在这危急时刻,林远山看到了车厢角落里的一个女干部。他灵机一动,大声喊道:女干部同志,他们抢俺的东西!女干部听到喊声,皱了皱眉头,走了过来。混混们看到女干部,顿时收敛了一些。
女干部看着林远山,问道:怎么回事林远山装作可怜的样子,说道:他们想抢俺的东西,这东西对俺很重要。女干部看了看混混们,说道:在火车上寻衅滋事,还有没有王法了都给我老实点。混混们嘟囔了几句,却也不敢再动手了。
经过一番折腾,林远山终于来到了沪市。他按照老者的指示,找到了红星机械厂。在工厂的车间里,他见到了周德顺师傅。
周德顺师傅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技工,他看到林远山带来的机床图纸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仔细地研究着图纸,口中不停地赞叹道:这可是好东西啊,没想到你这小子能有这般机缘。
在周德顺师傅的指导下,林远山开始改造那台废弃的铣床。他日夜守在车间里,一点点地按照图纸进行改造。终于,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铣床改造成功了。
当铣床启动的那一刻,整个车间都轰动了。工人们围了过来,看着那台原本废弃的铣床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纷纷发出了惊叹声。车间主任也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林远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赢得了在红星机械厂的工作机会,他的命运也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
第二章
魔都暗潮(1979
-
1982)
进入红星机械厂后,林远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周德顺师傅的指导,很快就在厂里崭露头角。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场阴谋正在悄然降临。
车间主任的儿子一直觊觎林远山的位置,他看到林远山越来越受重视,心中十分嫉妒。于是,他勾结了几个混混,想在厂里搞点事情,把林远山赶走。
这天,车间主任的儿子故意在车间里挑衅林远山,说道:林远山,你别以为你有点本事就了不起了,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林远山看透了他的伎俩,但也不想轻易服软,便说道:比就比,我倒要看看你能耍什么花样。
车间主任的儿子冷笑一声,说道:咱们也别比别的,就比改装机床。你要是输了,就赶紧卷铺盖走人。林远山心中暗喜,他早就想教训教训这些家伙了。他回到自己的工位,开始思考改装方案。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林远山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决定在机床上加装一个自制的数控模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机床的精度和效率。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林远山日夜不停地工作,终于完成了机床的改装。而车间主任的儿子那边,却只是让人对机床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表面改动。
比试的日子到了,车间里围满了工人。车间主任的儿子信心满满地启动了自己的机床,可刚一开始加工零件,就出现了次品。而林远山的机床却运转得十分平稳,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极高。
这时,林远山当众揭发了车间主任儿子在轴承上做手脚的阴谋。原来,车间主任的儿子为了赢得比试,偷偷地在林远山机床的轴承上做了破坏。众人一听,纷纷指责他们父子俩的恶劣行径。
车间主任灰溜溜地走了,林远山在厂里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不久后,他结识了归国华侨之女苏文慧。苏文慧美丽大方,聪明伶俐,她和林远山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苏文慧暗中给了林远山一些进口电子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在当时是十分稀缺的。林远山如获至宝,他利用这些元器件制成了一台收音机。
恰逢市领导来厂里视察,林远山将自己制作的收音机拿了出来。市领导看到这台收音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性能优良,十分惊讶。当他们得知这台收音机是林远山用稀缺的进口元器件制作而成时,更是对他刮目相看。市领导当场特批了二十台外汇券机床的订单给林远山,这让红星机械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就在林远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劫难突然降临。一天晚上,林远山加班后回到家中,刚一进门,就感觉家里有些不对劲。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几个神秘的人突然出现,将他团团围住。
小子,你最近太风光了,有些人看你不顺眼,今天就跟我们走一趟吧。其中一个黑衣人冷冷地说道。林远山心中一惊,他知道这些人来者不善。他试图反抗,可对方人多势众,他根本不是对手。
几个黑衣人将林远山装进一个麻袋,带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对他进行了一顿毒打。然后将他扔在了一个小巷子里。
当林远山苏醒过来的时候,他感到浑身疼痛难忍。但他顾不上自己的伤痛,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股份制改革。他想着如果红星机械厂能够进行股份制改革,让员工们都成为股东,那么大家的利益就绑定在了一起,工厂的发展也会更有动力。
林远山拖着受伤的身体,找到了周德顺师傅和苏文慧,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周德顺师傅和苏文慧听后,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他们开始秘密地筹备股份制改革的事情。
第三章
岭南惊变(1983
-
1986)
为了寻找外资拓展业务,林远山踏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在广州的广交会上,他结识了港商千金霍明珊。霍明珊聪慧美丽,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两人在交流中,发现彼此的理念竟十分契合,很快就成为了合作伙伴。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林远山和霍明珊签订的对赌协议被有心人泄露了出去。一时间,海关扣押了他们的货物,理由是涉嫌走私。
林远山心急如焚,他知道这肯定是有人故意陷害。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决定连夜翻查海关三十年的档案。在那昏暗的档案室里,林远山一盏灯、一杯茶,就这样熬了几个通宵。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档案中发现了一处漏洞。原来,按照规定,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货物是可以特殊通关的。林远山赶紧整理出证据,提交给了海关。
经过一番调查,海关最终承认是错误的扣押了他们的货物。林远山和霍明珊的名誉得以恢复,而此时,霍明珊对林远山更加钦佩了。
与此同时,在沪市方面,局势也变得十分严峻。由于一些原因,沪市方面强制要求工厂改制。周德顺师傅为了保护集体产权,不惜绝食抗议。
林远山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刻赶回沪市,看着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周德顺师傅,心中充满了愧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就在林远山为周德顺师傅的事情焦头烂额的时候,又一个噩耗传来——苏文慧遭绑架了。绑匪要求用机床图纸来交换她。林远山心中十分矛盾,那些机床图纸是他多年的心血,也是工厂的核心机密。但如果不救苏文慧,他一辈子都不会心安。
就在林远山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假意妥协,用复印版图纸去吸引警方布控。他带着复印版图纸来到了绑匪指定的地点,而警方则在周围埋伏好了。
当绑匪出现拿走图纸的那一刻,警方迅速出击,将绑匪一网打尽。幸运的是,苏文慧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经过这场风波,林远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和霍明珊合作的订单总量突破了亿元关口,工厂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坚持厂内幼儿园与职工食堂的建设。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觉得他应该把资金都投入到生产和发展中。但林远山知道,这些职工为他辛辛苦苦地工作,他不能忘了大家的福祉。幼儿园可以让职工们的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食堂可以解决职工们的吃饭问题。只有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更加安心地工作。
第四章
特区烽烟(1987
-
1993)
深圳的土地拍卖会上,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弦。林远山志在必得地想要拍下一块土地,为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张打下基础。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霍家二叔竟然也参与了这场竞拍。
霍家二叔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不断地抬高价格,试图将林远山挤出局。林远山咬紧牙关,一次次地应价。但霍家二叔财大气粗,最终林远山还是输掉了这次竞拍。
就在林远山有些失落的时候,他偶然间发现霍家二叔与境外资本有着关联。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他联合了一个侨商代表团,以外资身份在蛇口成立了一个合资厂。
这个合资厂主要生产彩电零配件。当时,日本企业在国内电视机市场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林远山不甘心让日本企业独占鳌头,他带领团队日夜研发技术,改进生产工艺。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生产的彩电零配件在质量上已经可以与日本产品相媲美。接下来,就是价格战了。林远山果断地宣布降低价格,这一举措立刻引起了市场的轰动。日企措手不及,市场份额被迅速挤压。
随着合资厂的不断发展,林远山的事业也越来越成功。然而,他的成功却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霍明珊的未婚夫为了得到林远山的商业机密,设了一个圈套。他让人在庆功宴上给林远山下了药,然后带他去了一个布置好的陷阱房间。
第二天,林远山醒来,发现自己和一个陌生女子在一起。这时,霍明珊的未婚夫带着一群人闯了进来,用手机拍下了照片。他得意地对林远山说:林远山,你现在百口莫辩了,要么交出你的商业机密,要么就等着身败名裂吧。
林远山心中十分愤怒,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不能轻易妥协。他看着霍明珊的未婚夫,冷冷地说道:你以为这样就能威胁到我吗我不会屈服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霍明珊走了进来。她看到房间里的场景,心中十分震惊。但她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她了解林远山,知道这不是他的错。她对未婚夫说道:你这样做太过分了,我相信林远山不是那种人。
霍明珊的未婚夫恼羞成怒,他没想到霍明珊会站在林远山那边。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好,既然你这么护着他,那我就让你们看看后果。说完,他就带着人离开了。
林远山和霍明珊知道,接下来他们将面临一场舆论风暴和可能的法律纠纷。但他们没有退缩,决定一起面对这个难关。
第五章
沧澜逐鹿(1994
-
2001)
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夜,林远山敏锐地察觉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风险。他果断地抛售了手中的土地,这一决策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嘲笑。但林远山坚信自己的判断,他知道接下来将会是一场经济的寒冬。
果然,不久后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而林远山却用抛售土地得来的资金收购了一家国营纺织厂。这家纺织厂因经营不善,已经濒临倒闭。但林远山看到了它的潜力,他相信只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一定能让这家纺织厂重新焕发生机。在改制纺织厂的过程中,林远山遇到了一个难题——三千名职工的安置问题。这些职工都是老国企的员工,他们为工厂付出了多年的青春和汗水。如果处理不好安置问题,不仅会影响工厂的改制进程,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林远山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全员持股计划。他向职工们承诺,只要他们愿意留在工厂继续工作,就可以获得工厂的股份。这样,职工们的利益就和工厂的发展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起初,很多职工对这个计划心存疑虑。他们担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也担心工厂的未来发展前景。但林远山并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地召开职工大会,耐心地向职工们解释全员持股计划的好处和可行性。他还承诺,自己会和职工们一起努力,让工厂重新崛起。经过林远山的不懈努力,职工们终于被他的决心和诚意所打动。他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购买了工厂的股份。有了职工们的支持和信任,林远山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然而,就在林远山全身心地投入到纺织厂改制工作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了厂区。洪水来势汹汹,瞬间淹没了整个厂区。林远山不顾个人安危,跳入齐胸深的水中抢救设备。他知道,这些设备是工厂的命根子,如果不及时抢救出来,工厂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在抢救设备的过程中,林远山发现了财务科长私藏的账本。他打开账本一看,上面记录着大量的虚假账目和贪污受贿的证据。原来,财务科长利用职务之便,侵吞了工厂的大量资金。如果不是这场洪水,这个秘密还不知道要隐瞒多久。林远山拿着账本,找到了相关部门。经过一番调查和处理,财务科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工厂也因此挽回了一部分损失。经过这次洪水的考验,林远山更加意识到企业发展需要多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性。他开始思考如何拓展工厂的业务领域,降低经营风险。而此时,一个神秘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第六章
世纪浪潮(2002
-
2018)
APEC会议期间,林远山偶然与某领导人同框合影。这张照片被媒体刊登出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林远山是红顶商人,靠关系发财。一时间,舆论纷纷指向林远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林远山并没有被这些谣言打倒。他知道,清者自清,只有用事实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决定公开自己的纳税单。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人们看到林远山多年来一直依法纳税,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时,那些谣言不攻自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林远山刚刚度过了舆论危机时,他又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周德顺师傅病危了。林远山心急如焚,他立刻赶到医院看望周德顺师傅。
data-fanqie-type=pay_tag>
在病房里,周德顺师傅拉着林远山的手,虚弱地说道:远山啊,我这一辈子没什么遗憾的,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老机床的技术传承问题。林远山看着周德顺师傅,眼中满是泪水。他说道:师傅,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把您的手艺传下去。周德顺师傅点了点头,他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个小盒子,递给林远山,说道:这里有瑞士机床的密钥和当年你给我的那张机床图纸的改进版密钥纸条,希望能对你有用。林远山接过盒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师父的遗愿。就在林远山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国际资本开始对华发起反垄断调查。林远山的企业也被列入了调查名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林远山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三个月,准备了大量的证据和资料。在听证会上,他用详实的数据和有力的论证证明了自己的企业并没有垄断行为,反而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经过激烈的辩论和交锋,林远山的企业终于胜诉了。这场官司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声誉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倒逼国内出台了《反垄断法》实施细则对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2018年林远山已经七十岁了他决定退居二线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那些下岗工人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积蓄成立了一个助学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下岗工人的子女上学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自己则坐在藤椅上看着旧厂房改建的科技园里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