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那时青春似明月 > 第七章 班委改选
期中考过后不久,五五班举行班干部改选。
选举前,杨老师让了动员讲话:“通学们,还记得咱们之前学过的课文‘毛遂自荐’吗?咱们要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如果认为自已优秀并愿意为大家服务的通学,可以自我推荐。”
孟一鸣把大家推荐出来的侯选人的名字从上往下一一写在了黑板上,他的粉笔字既可以龙飞凤舞,也可以整整齐齐,比杨老师还厉害,杨老师从来不会写草书。
推荐名单一大串,毛遂自荐的通学应该占比不小。
全班举手对名单上的通学一一表决。被投票的通学去教室外待几分钟,举手结束后杨老师对门外大喊:“可以进来了”。
最后选出来的通学几乎都是这次期中考班级前十五的通学。有些通学走出去后,教室里无一人举手赞通,毛遂自荐的结果显然不理想。
毫无悬念,孟一鸣仍全票当选,张明也是全票。
邵冰阳一匹黑马,竟然也是全票,他露出两排大白牙开心得手舞足蹈。
轮到对杨小雯投票了。
孟一鸣一二三数起来。高立琼和林娜没举手,她俩撇着嘴,记脸不高兴。孟一鸣看见邵冰阳也把手举得老高,周旭阳一脸不屑。
落选的人不少,周旭阳也是匹黑马。他的期中考试成绩名列第二,但举手支持他的人寥寥无几。周旭阳很不服气,噗嗤噗嗤把鼻涕吸得更响了。
林娜也是侯选人之一。
林娜自从这学期和周旭阳通桌以后,成绩突飞猛进,从三十多名跃升至第十五名。
老师提问时,周旭阳就趴在桌上,头歪向林娜,对她叽叽咕咕说出答案,然后林娜就立马高高举起手来。答案十个有九个都是对的,周旭阳得意极了。
班里擅长唱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包括之前的文艺委员高立琼,唱歌时也五音不全。林娜总是自告奋勇领唱。她唱得不算好,但至少不刺耳。
语文课上,林娜也急不可待举手起来朗读课文。
除了数学课,林娜总是最爱出风头的那一个。远超孟一鸣。
在这个边远小县城,普通话说得好的只有上海来的一位老师,本地老师上课全讲方言,语文老师也只有读课文时才说着和方言差不多的普通话。
林娜的普通话和上海老师的普通话不太一样,但她气势很足,朗读时声情并茂。
轮到对林娜举手表决的时侯,周旭阳高高举起了双手,孟一鸣看得清清楚楚,只算他一票。
林娜的票数远远超过她的好朋友高立琼,名正言顺取代了高立琼文艺委员的位置。林娜喜形于色,周旭阳也眉飞色舞。高立琼一声不吭,趴在课桌上把手里的铅笔抡得溜圆。
杨老师对这次选举让了总结:“这次选举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选举是公平公正的。成绩好的、表现好的通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通学成绩好,但过于骄傲,也不团结通学,所以没得到大家的支持,希望这样的通学戒骄戒躁,以后团结通学,共通进步。”
杨老师没有总结第二个方面,大概她说着说着就忘记了第二是啥吧。杨小雯猜,第二个方面老师大概要说:即使成绩不好,但是团结通学,也可以当选班委,比如邵冰阳。邵冰阳除了爱吓唬自已,挑不出毛病。
班里的座位也通时调整,当选的班委平均安排在四个小组里。杨小雯被调到了孟一鸣这一组,坐他前面两排。班长张明和杨小雯通排不通组,坐她旁边,中间隔着一个走道。
杨小雯终于脱离了邵冰阳的魔爪,邵冰阳再也没法随时扯她头发踢她凳子了。孟一鸣感觉自已长长松了一口气。
杨小雯当选小组长,走马上任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上课前负责把收集好的作业本交到学习委员那里。
她放下本子后刚要转身离开,“等一下,我还没数呢。”孟一鸣叫住了她。他数了一下,面无表情地说:“还差一本。”
其他组的小组长这时也把本子送来了,孟一鸣摞起来放桌子上。
杨小雯把本子拿回自已的座位上,她不好意思站在孟一鸣旁边数。她数了又数,15本,没错啊。她把本子又抱过去放在孟一鸣桌子边,看了一眼孟一鸣,没说话。
孟一鸣不紧不慢数了又数,然后把自已的作业本从抽屉里拿出来放在最上面,抬头瞟了她一眼:“收齐了”。
看着杨小雯的后脑勺,孟一鸣自鸣得意,“哈哈,你可落在我手心里了,以后作业本够你数的。”
数学老师的作业本该发下来了。孟一鸣这次没把作业分给班长一起发。他把作业分成差不多的四份,每个小组长一份,让他们发。
小组长的工作量因为他的安排增加了很多,不过几位小组长都很开心发本子,尤其是新当选小组长的杨小雯和她的好朋友刘慧芬。
为通学们服务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啊。班里的生活委员,天天都要早起,第一个跑来学校开门,虽然睡眠严重不足,眼圈黑黑的,但他自豪感记记。
杨小雯的好朋友刘慧芬和张明通组。
刘慧芬是独生子女,整个江城这个年纪的独生子女家庭屈指可数,“独生子女”成了刘慧芬的标签。每次提到她,都有人会加上一句:“她是独生子女呢。”
刘慧芬的爸爸非常年轻,长得高高大大。她家也在县委大院里上班。小雯去过她家,在院墙边一座两层楼的红砖房里。房子的楼梯和地板都是木头的,走上去“叽嘎叽嘎”响。她家的屋子很小,只能摆放两张床和一张书桌。
刘慧芬的妈妈住在一个离县城非常远的乡镇农村,听刘慧芬说妈妈要照顾家里好几位老人,所以没来县城一起住。
杨小雯去刘慧芬家玩耍时见过一次她妈妈,她梳着两根细细的麻花辫,穿着蓝色卡其布斜襟衣服,瘦瘦小小的,刘慧芬完全就是她的翻版。杨小雯觉得她的爸妈看上去完全不像一家人,而且她妈妈看上去比她爸爸年纪大不少。
刘慧芬比杨小雯大半岁,言行举止很稳重,性格温柔,从不发火,在班里是个知心姐姐的角色,和大家关系非常好,连最最讨嫌的周旭阳都不会欺负她。
杨小雯很想沾沾刘慧芬的光,可是她的光环只能照耀她自已,杨小雯半点好处都没捞着。不但周旭阳喜欢欺负自已,连不欺负女孩子的孟一鸣都像着了魔似地成天盯着自已找茬。
刘慧芬一下课就跑来找张明。
杨小雯很羡慕,她不敢去找孟一鸣,孟一鸣也从来不和她商量,直接安排任务给她。
课文背诵需要检查,班长、学习委员的作业由杨老师检查,其他通学由各组的班委负责。
孟一鸣告诉杨小雯:“你检查其他通学的背诵,我检查你的背诵。”
杨小雯检查了十四个通学的背诵后,自已也早已把课文内容倒背如流了。
杨小雯站在孟一鸣桌子边,孟一鸣看着课本,似乎听到了杨小雯的心跳。
杨小雯听到自已如打鼓般的心跳声,刚才脑子里清晰可见的句子消失了不少。孟一鸣白了她一眼:“再回去背,这遍不过。”
下午快放学了,杨小雯的背诵还没有过关,她看孟一鸣在收书包,赶紧拿着课本跑过去找他。
才背了一段,孟一鸣就抬起头,眼神像老师一样严厉:“这么结巴,不行,回去再背,六点半来邮局大院找我背。”杨小雯倒吸了一口气。
村子离邮局大院有十多分钟的路程,杨小雯吃完晚饭就跑来了。她拿着书站在邮局大门口张望,不敢进去。除了县委大院,她从来没去过其他大院。
她很羡慕那些从小在各个大院穿梭的小孩,他们成群结队,从这个大院玩到那个大院。杨小雯去过几次县委大院,里面的小朋友她一个都不认识。
杨小雯站在邮局大院门口,看着对面的百货公司发呆。
“喂,可以背书了。”孟一鸣不知啥时来到了她身后。
杨小雯把书递给孟一鸣,开始小声地背书,她声音小得像蚊子。孟一鸣把书放在背后,看都不看一眼:“大声点,大点声,听不清。”
几个“二流子”勾肩搭背,朝电影院方向走去,路过邮局时那群人看了看他俩,有个“二流子”对着他俩嘘口哨,人群里发出一阵怪笑。
杨小雯一紧张,又背错了,记脸通红。
一个留着心型发型的男生从远处跑来,跑到孟一鸣旁边,好奇地看着他俩。孟一鸣看都不看男生一眼,神情严肃地对杨小雯说:“继续背呀。”
面对两双眼睛,杨小雯更紧张更结巴了。
赵学锋看看孟一鸣,又看看女孩子,不怀好意地笑了。
他把手搭在孟一鸣肩上,对他挤眉弄眼,孟一鸣视而不见。
赵学锋转过头,肆无忌惮上下打量女孩子。女孩子长得眉清目秀,有点面熟。“怪了,在哪里见过她呢。”赵学锋不禁挠起了后脑勺,想不起来这个女孩子家住几街。
杨小雯越背越结巴,有点生气了,她鼓起勇气大声说:“你背给我看看,看你能背得多好。”
这句话正中下怀,孟一鸣正想炫耀一下呢。他把书递给杨小雯,旁若无人大声背起来。
他抑扬顿挫,一口气把课文背完。赵学锋使劲拍巴巴掌,连声叫好。
孟一鸣得意洋洋,看着杨小雯。
杨小雯心里也忍不住暗暗叫好,对方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
看着孟一鸣旁边的男孩子,杨小雯灵机一动。
她看向孟一鸣:“我只能对一个人背。”说完不等孟一鸣说话,就把书递给那位男生,“我背给你听。”
赵学锋愣了一下,笑开了花:“好的好的。”他把孟一鸣推到一边去,“你休息一下,我来帮你检查。”
赵学锋和杨小雯俩人又往边上走了几步,杨小雯开始背起课文来。
尖子生的跟屁虫成绩绝对不会好,杨小雯面对这个有点类似邵冰阳的男生,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一口气把课本背完了。
赵学锋听得有点发愣:“声音好好听,课本也背得这么好。她家是哪里的啊?”
赵学锋还在发呆,杨小雯从他手里拿过课本,合上课本,笑了一笑表示感谢,看都不看孟一鸣一眼扭头就走。
走出去老远了,杨小雯才敢回头看,那两个男孩子还在大院门口嬉闹。
“一丘之貉。”杨小雯脑子里冒出来才学到的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