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周瑾年被淹没死在了臭水沟。
围观的人群肆意破坏着现场。
他们拍着照,录着视频,说着物伤其类的话,炫耀着自己亲眼所见。
提前赶来的媒体,像苍蝇一样围着尸体,啃食周瑾年最后的价值。
那围观的人群挤在摄像机前,急不可耐诉说自己的见闻与无来由地揣测。
在远方,警察姗姗来迟。
我看着这具怪物的尸体,突然回想起那个木讷消瘦的黝黑老人。
...
...
昨夜周瑾年做了什么
是谁杀死了他
为什么会衣衫不整死在离学校不远的这里
是为黎苏的死去复仇吗
我想不通,线索太少了。
死者的表情是惊恐的,是不可置信的。
现场虽然被破坏严重,但周瑾年他显然是被谋杀的。
经由警察的细致勘测现场,已经确认他的致命伤是左侧脖子动脉上的窄深伤口,而不是在这臭水沟里被窒息溺死。
我搜索附近环境,从周围溅射的血液来看,他应该是被刺破脖颈动脉,惊恐逃窜时,因为难以喘息大脑缺氧,失足滚入臭水沟里,在窒息之前便死于大出血,除此之外,并无明显其他伤痕。
加上死者尸体角膜浑浊,手足裸露的皮肤惨白皱缩,粗略判断他大概死于昨夜。
我细细勘测现场。
在臭水沟边缘湿软的泥土上,我看见一组重叠的特殊脚印。
它比其他脚印深,却被其他脚印遮掩,应该是最初被留下的印记。
这大概是凶手驻足许久的地方。
我将自己代入凶手的视角。
看见凶手追击被害人而来,冷漠站在这儿,静静看着被害人淹没臭水沟里,直到尸体冰冷,方才离去。
我又回到被害人被刺中脖子的第一现场,血迹洒满树干,出现的最高处是在高达五米的树叶上,为喷射样血迹。
这说明死者是在血压最高时,处于站立姿态那刻,就被刺中颈部大动脉。
伤口细窄极深,未有反复刺入的痕迹,说明凶器刺进去后,很顺利地按原路线拔出来,进而说明凶手动手时,处于一种很自然的状态。
加上被害人身上没有其他明显伤势,周围环境也不曾有打斗挣扎的痕迹。
这似是更说明了一点,凶手和被害人是认识的,而且关系绝非一般。
他们相约来到这里,死者在受到攻击时,完全没有预料到凶手会攻击他。
凶器会是什么
这么奇特的伤口绝对不是刀械。
我努力思索着。
我试图侧写凶手的行为动机和犯罪心理。
我需要为自己假定一个极为宽泛的罪犯模型。
也许刻板,也许并不正确,也许它南辕北辙偏离太远,可通过不断增减重构,不断细化修正,就会不断贴近真实。
以下是我对凶手模型的初步画像:
凶手姓名未知,性别未知,年龄未知,身高体重未知。
社会关系:极有可能与死者相识,关系较好,却积怨已久。
这引发了罪犯两种不同性格。
通常我们想通过当事人的某种行为,直接推断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是相当困难和武断的。
但却能根据凶手冷酷冷静的状态,以及干脆利落的手法,推测出此次凶杀案件,或是蓄谋已久的谋杀,或是因为某个事件刺激到了凶手,凶手情绪爆发,终于再也无法忍耐了,一时冲动发生了这场惨剧。
若是第一种可能,凶手必实验演示过多次,才能如此干练熟稔。
若是第二种可能,那凶手就是一位极其可怕的人,心思缜密,冷漠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