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向川觉察母亲帮不了他,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诚信第一,今天订出去那么多货,明天如果交不上那么多,或者质量变差,向川这生意就别想做了。
想到这一层,向川推了饭碗,准备去周边农村溜达一圈。
现在农村有些脑子活的,会种些需求高的农作物,而不是只种些传统的农作物。
但他们面临一个问题——
销售难。
这个时代交通还不那么发达,更没有网销和直播帮助农民提高销量。
好些菜都是烂在地里没人收。
有些摆摊出去卖的,销量也不高。
向川想到了后世的订单农业。
上辈子他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不少乡村因为订单农业脱贫致富的新闻。
虽然他现在没能力做到那一步,但是模式他是能效仿的。
如果他能跟一个村签订合同,收购一个村的毛豆和花生。
不但能解决自己进货难的问题,还能帮助农民增收。
何乐而不为
向川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却得到向存义的反对。
不行,不行。
向存义连连摇头。
虽说这两天你东西卖得多,也订出去货了。但你说要做这么大的买卖,我看还是欠考虑。
再说,我活这么大岁数,也没听说过你这种干法。
做那么大,赔了咋办把咱这房子抵出去都不一定够。再说,脸也没处搁。
李玉萍也犹豫。
她从没做过这么大的生意,再说自己男人多少也见过世面,他的估摸,应该是对的。
向川听父母一唱一和地反对,第一感觉是自己和他们透露太多了。
当下订单农业虽然已经起步,但在他们家这地界,一直没形成规模。
听过见过的人太少,自然就不容易被人相信。
向川想了想,换了一种方式跟父母解释。
爸妈,其实我刚才说太大了。这个事儿的核心,就跟我今天往出订购毛豆花生一个道理。
我只是跟周边的农户做预订,这样方便咱以后取货卖货。
向川顿了顿,我想好了,就从向家村开始。我爷我奶不也种毛豆花生么他们那个队种的人也多,我先订一些试试。
李玉萍嘴一撇,你能从你奶那拿一颗花生都算你能耐。
向存义一听脸上挂不住,也不是后奶,你咋说话呢
李玉萍不屑。
跟后奶有啥区别咱家俩孩子,他奶除了给孩子拿过一回生芽的梨,还给过啥
向存义语塞。
他无从辩驳,他妈林带娣不待见他,连带着他的孩子也不被喜欢。
林带娣啥样,向川当然清楚。
他这不是往枪口上撞。
向家村是源城市周边最古老的菜社,村里人百十来年以种菜和卖菜为生。
向家村的菜好、便宜,是公认的。
只是李玉萍和婆家有气,不到万不得已,她都不想踏进向家村一步。
不然,她必然也是要到向家村进菜的。
更重要的是,向川清楚地记得,上辈子中考后的暑假,源城市及周边暴雨,向家村边上的潦河发了洪水,冲跑了不少庄稼。
沙地透水,最适合种花生。
那一年,向家村的花生几乎绝收。
上辈子,向川的爷爷冒雨摘花生,被洪水冲倒骨折了。
由于年岁大,医院不给做手术,生生挺着。
向川的爷爷对向川一家蛮好的,只是他被林带娣管了一辈子。
林带娣一吼,他就不敢吭气了,对孙辈的爱也不太敢表现出来。
当然,这些向川不能和父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