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邮路
北平街头的邮差使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仿佛一座被命运摆弄的破落棋盘。军阀的炮火如暴虐的棋手,将这座千年古城炸得七零八落。原本繁华热闹的大街,如今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胡同里的青砖,像是被岁月与战火共同施了魔法,被硝烟熏得漆黑如墨,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苦难。
在一条幽深的胡同里,有一家小小的茶馆。茶馆的门脸已经破旧不堪,招牌上的字也掉了漆,歪歪斜斜地挂着。茶馆掌柜是个年逾半百的老人,他穿着一件洗得泛白的粗布长衫,头上戴着一顶旧毡帽。此刻,他正皱着眉头,将铜茶壶里的茶水倒进茶碗。那茶水颜色灰暗,倒出来的时候,竟给人一种不是茶水,而是百姓愁苦的感觉。
唉,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一位坐在角落里的老主顾,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满脸苦涩地说道。
谁说不是呢!这军阀混战,咱老百姓可遭了大殃咯。另一位客人也跟着叹了口气。
茶馆掌柜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没办法啊,咱小老百姓只能挨着,盼着哪天能太平点儿。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茶馆门口。他叫李明,是一名二十出头的邮差。李明生得瘦削,一张白净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而坚定的眼睛。他的鼻梁挺直,嘴唇紧抿,仿佛时刻都在告诉自己要坚强。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制服,那制服原本的颜色已经很难分辨,补丁一个挨着一个,但却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他的脚下,是一双补了又补的胶鞋,鞋面上的补丁就像一幅幅抽象画,记录着他生活的艰辛。
李明走进茶馆,冲着掌柜点了点头,说道:掌柜的,来碗茶。
掌柜笑着应道:好嘞,你先坐。说着,便熟练地给李明倒了一碗茶。
李明坐在桌前,端起茶碗,刚喝了一口,就听到旁边的客人又在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城外又打起来了,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是啊,这战火一起,咱们这些小买卖可都没法做了,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
李明默默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他打小在城南贫民窟长大,那里的景象比这胡同里还要凄惨。爹娘早年被军阀的马蹄踏碎了生计,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是老奶用榆树皮糊成的粥将他喂大。老奶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却教会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老奶临终前,紧紧攥着他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明子,人活着就得像邮差手里的信,再难也得送到地方。
这句话,就像一颗火种,深深地烙在了李明的心里。从那以后,这句话成了他熬过苦日子的精神支柱。
李明每月挣的那三块银元,对他来说,是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将这三块银元分成两份,一半孝敬城南庙里的孤老。那些孤老和他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无依无靠,只能在庙里艰难度日。李明觉得,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而另一半,他则攒着想买辆像样的自行车。邮局配给他的那辆老铁驴,实在是太不给力了。车链子三天两头发脾气,动不动就掉下来,害他不知挨了多少罚。
有一天,李明像往常一样去邮局取信。邮局里,同事老张正坐在那里唉声叹气。
老张,咋啦看你这愁眉苦脸的。李明问道。
老张抬起头,无奈地说:唉,这日子越来越难了。最近邮局的业务也少了很多,上面还说要裁员呢。
李明心里一紧,说道:不会吧那可咋办啊
老张摇了摇头,说:谁知道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这时,局长走了过来,他板着脸,说道:大家都听好了,最近局里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从明天开始,每个人的送信范围都要扩大,而且必须保证信件按时送达,要是出了差错,可别怪我不客气。
局长的话让大家都沉默了下来。送信范围扩大,意味着工作量增加,而那辆破自行车,能行吗李明心里犯起了嘀咕。
下班后,李明骑着那辆老铁驴,慢悠悠地往城南贫民窟走去。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局长的话。突然,自行车的链子又掉了。李明无奈地停下车子,蹲下来修理。就在他修理车子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走了过来。
大哥哥,你这车子坏啦小男孩好奇地问道。
李明笑了笑,说:是啊,这车子老爱闹脾气。
小男孩看了看车子,说道:大哥哥,我会修车子,我帮你吧。说着,小男孩便蹲下身子,熟练地帮李明修起了车子。
不一会儿,车子就修好了。李明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你小小年纪,还挺会修车的。
小男孩笑着说:我爹以前是修车的,我跟他学了不少本事。不过我爹也被军阀打死了,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
李明心里一阵酸楚,他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小朋友,你以后有啥困难,就跟大哥哥说。
小男孩点了点头,说:好的,大哥哥。对了,你是邮差吧我觉得邮差可厉害啦,能给好多人送信。
李明笑着说:是啊,邮差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给大家传递消息,也是很有意义的。
和小男孩分别后,李明骑着车子继续往家走。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不管有多难,一定要完成局长交代的任务。
回到家,李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住在庙里的王大爷。王大爷是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听了李明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明子啊,我知道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不过这送信的事儿,可不容易。你那辆破车子,确实得换一辆了。
李明无奈地说:王大爷,我也想换车子,可我攒的钱还不够啊。
王大爷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在城里有个老相识,他是开自行车行的。我跟他说说,看看能不能便宜点儿卖给你一辆。
李明听了,激动地说:真的吗王大爷,那太谢谢你了。
王大爷笑着说:谢啥,咱们都是苦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第二天,李明早早地来到了邮局。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信件,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骑着那辆老铁驴,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由于送信范围扩大,他要去的地方更多了,时间也更紧张了。那辆破车子时不时地出点小毛病,让他心急如焚。
在送信的过程中,李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焦急等待远方亲人消息的老人,有期待恋人信件的年轻人,也有收到生意伙伴重要信件而喜出望外的商人。每一次将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李明都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送信过程都那么顺利。有一次,李明要去一个偏远的村子送信。那村子在山里,道路崎岖难行。当他好不容易赶到村子的时候,却发现收件人不在家。村民告诉他,收件人去了邻村,可能要过几天才回来。李明犯难了,这信该怎么办呢他不想把信带回去,因为这样就不能及时送到收件人手中。于是,他决定在村子里等一等。
在等待的过程中,李明和村民们聊了起来。他了解到,这个村子也深受战争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都被抓去当兵了,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小伙子,你这邮差的工作可真不容易啊。一位老大爷对李明说道。
李明笑着说:大爷,这是我的工作,再难我也要做好。
老大爷点了点头,说:好样的,现在像你这样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等了两天,收件人终于回来了。当李明将信件交到他手中的时候,收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地握住李明的手,说:谢谢你,小伙子。这封信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李明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回到邮局后,李明因为这次送信耽误了时间,被局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局长说他不懂得变通,不遵守规定。李明心里委屈极了,但他没有反驳。他知道,局长也是为了工作,而且自己确实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明依然在艰难地工作着。他攒的钱离买自行车的目标越来越近了。王大爷也帮他联系好了自行车行的老板。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明拿着自己攒的钱,来到了自行车行。
自行车行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他看到李明,笑着说:小伙子,王老哥跟我说了你的事儿。看你也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我就便宜点儿把这辆自行车卖给你吧。
李明感激地说:谢谢老板,太感谢你了。
李明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心情格外舒畅。他觉得,自己以后的工作会顺利很多。
第二章
信差血泪
在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边缘,有一座略显破败的邮局。邮局的后院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堆满了发霉的麻袋,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腐味。这些麻袋有的已经破了洞,露出里面陈旧的杂物,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腐朽。
李明,一个年轻而又朴实的邮差,此刻正蹲在墙角分拣信件。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袖口和领口都磨出了毛边,头发有些凌乱,额头上满是汗珠。他的面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信件,有牛皮纸包裹的,也有普通信封的,在昏暗的角落里显得格外刺眼。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封信,手指刚碰到那粗糙的牛皮纸,就被划开了一道血痕。嘶——他轻吸了一口气,将手指放在嘴边,轻轻舔了舔指尖的血迹。那血迹在他的舌尖上带着一丝咸涩,可他顾不上这些,目光又迅速回到信件上,继续将信封按照胡同号进行归类。
李明,你今天可得把城南那片的信送完啊,别又拖到明天。邮局的老陈一边整理着邮包,一边对着李明喊道。
知道了,陈叔,我这就弄完。李明头也不抬地回应着,手上的动作加快了几分。
城南的李家胡同,是出了名的难走。街道狭窄而曲折,地面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碎石子,每走一步,都硌得脚底板生疼。可李明每次送信件,都偏偏挑这条道儿走。因为那儿住着一位瞎眼老太太。
当李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李家胡同时,那熟悉的声音便从一个破旧的小院里传了出来:邮差小哥,俺闺女从南洋来的信,可到了
李明停下脚步,走进小院,轻声说道:大娘,今天还没有您闺女的信呢,您再等等,一有消息我就给您送来。
老太太摸索着走了出来,伸出枯瘦的手,想要摸摸李明的脸:好孩子,难为你总往我这破地方跑,俺闺女要是知道你这么上心,肯定也会感激你的。
data-fanqie-type=pay_tag>
李明握住老太太的手,安慰道:大娘,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该做的。您闺女在南洋肯定过得挺好的,信迟早会来的。
夏日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李明刚走到半路,暴雨便倾盆而至。他急忙从怀里掏出油纸斗篷,裹在身上,又紧紧地护住邮包。
雨水很快就灌进了他的鞋里,袜子湿漉漉地黏在脚心上,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烂泥上,十分难受。他艰难地在雨中前行,雨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可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信件,按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李明,这么大的雨,你就别送了,找个地方躲躲吧。路边的小贩好心地劝道。
李明摇了摇头:不行啊,这些信都着急着呢,我得赶紧送完。
说完,他又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往前走。
有一回,李明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送一封急信到军阀府。他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小跑着赶到了目的地。
当他刚走到军阀府的大门前,就被一个凶神恶煞的门房拦住了。门房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里满是不屑:臭邮差,你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敢随便乱闯!
李明急忙解释道:这位大哥,我是来送急信的,麻烦您通报一声。
门房呸了他一脸唾沫,恶狠狠地说:臭邮差,挡了老爷的路,信迟了半刻,扒了你的皮!
李明的身子微微一颤,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邮包,指甲深深地抠进了掌心,疼得他差点叫出声来。可他咬了咬牙,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
门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哈哈大笑起来:瞧瞧这邮差,吓得跟兔子似的,哈哈哈!
第二天,门房的儿子在茶馆里吹嘘:瞧见没昨天有个邮差到我们府上送东西,被我爹一吓唬,跑得比兔子还快,哈哈哈!
茶馆里的人听了,也跟着哄笑起来。
夜里,李明蜷在邮局后屋的草席上。草席又硬又破,硌得他浑身难受。他啃着三文钱一个的窝头,那窝头又干又硬,难以下咽。
隔壁巡警老王走了过来,笑着打趣道:李明,你送信挣的那俩铜板,够买半斤高粱面不
李明嚼着窝头,望着屋顶漏下的月光,心中一阵苦涩。他咽下满嘴的窝头渣,缓缓说道:王哥,够不够的也就这么过了,我就是想把这工作做好。
老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孩子,就是太实在了。这世道,像你这样认真的人可不多了。
有一回,李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他的口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犹豫了很久,终于偷摸去了西市,想捡一些烂菜叶回去煮着吃。
可他刚弯腰捡起几片烂菜叶,就被菜贩子发现了。菜贩子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一样冲了过来,指着他的鼻子骂道:穷鬼偷天!你敢在我这儿偷东西,不想活了是吧
李明攥着菜叶,苦笑着解释道:这不是偷,这是捡阎王爷不要的。我实在是饿坏了,您就行行好,让我拿走这些烂菜叶吧。
菜贩子却不依不饶:哼,少在这儿狡辩,你就是个小偷。今天不把你送到警察局去,我就不姓王!
李明急得差点哭出来:大爷,您就可怜可怜我吧,我是个邮差,每天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实在是没饭吃了。
周围的人围了过来,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情李明,劝菜贩子放他一马;有的则指责李明不该偷东西。
就在这时,一位好心的大娘走了出来,她从自己的篮子里拿出几个馒头,递给李明:孩子,别跟他计较了,先吃点馒头垫垫肚子吧。
李明接过馒头,感激地看着大娘:大娘,谢谢您,等我有钱了,一定还给您。
菜贩子见有人帮李明说话,也不好再纠缠下去,便骂骂咧咧地走了。
李明拿着馒头和烂菜叶,回到了邮局。他坐在草席上,一边吃着馒头,一边想着这一天的遭遇。他心里既感激那位好心的大娘,又对这个不公平的世道感到无奈。
第三章
雪夜追信
腊月的北平,仿佛被老天爷放进了巨大的冰窖里。寒风如刀,肆意地刮过大街小巷,每一寸空气都冷得仿佛能冻住人的呼吸。街边的树木早已褪去了最后一丝绿意,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屋檐下挂满了长长的冰凌,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似乎随时都会掉落下来。
李明,一个普通的邮差,每天都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穿梭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为人们传递着一封封饱含着思念、希望与牵挂的信件。这辆自行车,就像是他最忠实的伙伴,虽然破旧不堪,但却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风雨兼程的日子。车把上的漆早已剥落,露出了生锈的铁管;车座也磨得坑坑洼洼,坐上去硌得人难受;车链子更是时不时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疲惫与不堪。
这一天,李明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邮局,将一摞摞信件和包裹仔细地整理好,放进了车筐里。他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制服,戴上那顶有些破旧的帽子,蹬上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送信之旅。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但他顾不上这些,只是紧紧地握着车把,用力地蹬着踏板,朝着第一个目的地驶去。
当他骑到一条偏僻的小巷子时,只听哗啦一声,车链子突然断裂,掉落在了地上。李明一个趔趄,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他赶紧稳住车身,跳下车来,看着断裂的车链子,心中一阵懊恼。这破车,关键时候掉链子。他嘴里嘟囔着,蹲下身子,试图将车链子重新接上。可车链子已经断成了两截,任凭他怎么摆弄,也接不上了。
就在他着急的时候,车筐里的邮包突然从车上滚落下来,信件和包裹散了一地。李明心里咯噔一下,顾不上车链子了,赶紧跪在雪地里,手忙脚乱地捡着信件。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不一会儿,他的身上就落满了雪。他的手冻得发紫,手指僵硬得几乎不听使唤,每捡起一封信,都要费好大的力气。信封上的墨字在雪水的浸泡下,晕成了一团,模糊不清。
突然,他发现有一封信被雪水泡烂了,字迹完全看不清了。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赶紧拿起那封信,试图辨认上面的地址。可无论他怎么看,那地址都像是一团乱麻,让他无从下手。他焦急地在雪地里转来转去,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封烂信,仿佛只要盯着它,地址就会自己浮现出来似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风越刮越大,雪也越下越紧。李明依然跪在雪地里,盯着那封烂信,愣在那里,直到夜幕完全笼罩了大地。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雪花在路灯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李明知道,今天这封信是送不出去了,他只好无奈地站起身来,将散落的信件和包裹重新装进邮包,推着那辆断了链子的自行车,一步一步地往回走。
第二天,李明揣着那封碎信纸,一大早就来到了可能的收件人家门前。他深吸一口气,轻轻地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出现在门口。他皱着眉头,满脸不耐烦地看着李明,问道:你找谁
李明赶紧赔着笑脸,说道:大哥,我是邮差,昨天不小心把您的信弄湿了,实在不好意思。您看看,这信上的地址我实在辨认不清了,能不能麻烦您确认一下说着,他将那封碎信纸递了过去。
男人接过信,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变得阴沉下来。他瞪大了眼睛,对着李明吼道:丧门星!俺爹的汇款信弄丢了,你赔得起吗这可是俺爹的救命钱啊!
李明吓得赶紧往后退了一步,连连摆手,说道:大哥,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一定会想办法弥补的。
男人怒目圆睁,双手叉腰,大声说道:弥补你拿什么弥补你一个小小的邮差,能赔得起这么多钱吗
李明低着头,声音颤抖地说道:大哥,我把我攒了半年的车钱赔给您,您看行不行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钞票,递给了男人。
男人一把夺过钞票,数了数,不屑地啐了一口,说道:穷邮差,这点钱算什么拿命赔吧!说完,他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李明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紧闭的大门,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他知道,自己的失误给别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无论怎么弥补,都无法挽回这一切。他默默地收起自行车,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
祸不单行,城南的土匪猖獗,这让李明的送信工作变得更加危险。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包裹,要送到郊外的一个村庄。虽然知道那条路很偏僻,而且经常有土匪出没,但他还是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旅程。
当他骑到一片荒郊野外时,突然从路边的树林里窜出三五个蒙面人,他们手持长刀,气势汹汹地朝着李明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土匪头目模样的人,走到李明面前,用刀指着他的脖子,恶狠狠地说道:邮包里有什么宝贝交出来,饶你不死。
李明紧紧地抱住邮包,瞪大了眼睛,说道:这是别人的信件和包裹,我不能交给你们。你们要是想要钱,我身上的钱都给你们,但邮包我绝对不能给。
土匪头目冷笑一声,说道:哟,还挺有骨气的。你以为你一个小小的邮差,能挡住我们吗说着,他一挥手,几个土匪一拥而上,试图从李明手中抢走邮包。
李明拼尽全力,死死地护住邮包,与土匪们扭打在一起。一个土匪见抢不到邮包,恼羞成怒,举起鞭子,狠狠地抽在了李明的后背上。李明只觉得一阵剧痛,鲜血顿时渗进衣服。但他依然没有松开手中的邮包,咬着牙说道:你们这些土匪,别想抢走这些信件。这是人们的希望,是他们的牵挂。
土匪们见李明如此顽固,便更加凶狠地攻击他。他们用刀砍,用鞭子抽,李明身上伤痕累累,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土匪们抢走了半包信件,骑着马扬长而去。
李明看着远去的土匪,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踉跄着追出了三里地,终于在一条沟里发现了被土匪扔掉的残信。他赶紧跑过去,将残信捡起来,紧紧地抱在怀里,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像个孩子一样,坐在雪地里,哭得撕心裂肺。
这时,巡警老王路过这里,看到了坐在地上哭泣的李明。他走过去,冷笑一声,说道:活该!谁让你送那偏僻道儿命比信重,懂不懂
李明抬起头,看着老王,眼中充满了不解和愤怒。他说道:老王,你不懂。这些信件对于别人来说,比我的命都重要。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希望和牵挂。我是一名邮差,我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这些信件,将它们安全地送到收件人手中。
老王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你这是死脑筋。你以为你这样做就能得到别人的感激吗说不定别人还会怪你把信弄丢了呢。
李明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只知道我不能辜负人们的信任。我会把这些残信整理好,重新送出去,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说完,李明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雪,抱着残信,推着自行车,继续踏上了送信的征程。在这个寒冷的腊月里,他的身影显得那么孤独而又坚定,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关于责任、坚守和希望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带着伤痛,开始仔细地整理那些被土匪抢走又捡回来的残信。他找来了胶水、纸张,小心翼翼地将破碎的信件粘贴好。每粘贴一封信,他都要仔细地辨认上面模糊的字迹,尽力还原信件的内容和地址。有时候,一封信上的字迹实在难以辨认,他就会四处打听,向周围的居民询问是否认识信上提到的人。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几天的辛苦整理,大部分残信都恢复了原样。他再次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北平的大街小巷,将这些饱含着人们情感的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
当他把一封信送到一位老妇人手中时,老妇人接过信,双手颤抖着打开,看着信上儿子的字迹,眼中闪烁着泪花。她抬起头,感激地看着李明,说道:谢谢你,小伙子。这封信是我儿子从远方寄来的,我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这封信。
李明微笑着说道: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别客气。
还有一次,他把一封信送到一个年轻人手中。年轻人接过信,看完后,激动地跳了起来。他紧紧地握住李明的手,说道:兄弟,太感谢你了。这封信是我应聘工作的录取通知。如果没有这封信,我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李明看着年轻人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心中也感到无比的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是值得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苦心。有一次,他把一封经过修复的信送到一位商人手中时,商人看着那封有些破损的信,皱起了眉头,不满地说道:你这邮差是怎么回事怎么把信弄成这个样子这让我怎么看
李明赶紧解释道:先生,实在不好意思。这封信在送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意外,我已经尽力修复了。
商人冷哼一声,说道:尽力你这尽力的结果就是把信弄成这样我不管,你得给我一个说法。
李明无奈地说道:先生,我愿意为给您带来的不便负责。如果这封信对您造成了损失,我会想办法赔偿的。
商人不屑地看了李明一眼,说道:赔偿你能赔得起吗你一个邮差,能有多少钱
李明低着头,说道:先生,我知道我的赔偿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会尽我所能。
商人摆了摆手,说道:算了算了,懒得跟你计较。以后别再把信弄成这样了。说完,他便关上了门。
李明默默地站在门口,心中有些失落。
第四章
揭黑风暴
在那座繁华与贫穷交织的城市里,有个叫李明的邮差。他每日穿梭在大街小巷,背着那沉甸甸的邮包,将一封封信件送到人们手中。可他心中的委屈,却如同那阴暗角落里的苔藓,在潮湿的环境中疯狂生长。
李明自幼生长在这城市的贫民窟,对这里的苦难有着切肤之痛。他见惯了贫民窟那些可怜妇人的悲惨模样。那是一个阳光惨淡的午后,他像往常一样去送信件。在那低矮破旧的房屋前,一位面容憔悴的妇人双手捧着一个空信封,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悲戚。她先是呆呆地站在门槛前,泪水无声地滑落,接着身子一软,便直直地晕了过去。李明赶紧上前,将她扶起,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怒。他知道,这空信封里承载着这家人的希望,也许是远方亲人的救济,也许是孩子上学的费用,可如今,希望就这么破灭了。
还有一次,他到军阀府邸去送信件。在那奢华的客厅里,一群打扮艳丽的姨太太们正为了争夺遗产而闹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位姨太太,头发凌乱,眼神凶狠,手中紧紧攥着亲爹的来信,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将那信撕得粉碎,纸片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飘落。那一幕,让李明心中一阵刺痛,在这所谓的豪门府邸里,亲情竟如此不堪一击。
日子就这么平淡而又压抑地过着。直到有一天,李明像往常一样去邮局的账房交信件。当他走到账房门口时,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窃窃私语。他下意识地停下脚步,透过门缝,看到了让他震惊不已的一幕。邮局账房先生正和军阀管家凑在一起,两人脸上都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那管家双手叉腰,嬉皮笑脸地说道:穷鬼的信,烧了也无妨。反正他们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儿,留着也是占地方。那账房先生则点头哈腰,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连忙说道:您看着办就行,月底分红的时候,可得多算我一份啊。说着,还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管家的胳膊。
李明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他的双手紧紧握拳,指甲都嵌进了肉里。他强忍着心中的愤怒,没有立刻冲进去。回到家后,他坐在那昏暗的房间里,思绪万千。他的目光落在墙角的一个破铁盒上,那是老奶留下的。他缓缓起身,走过去,将铁盒拿过来,打开。里面压着几枚铜钱和一张泛黄的信纸。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拿出来,展开,上面是爹娘熟悉的字迹:明子,活着比啥都强,别学我们傻。
他坐在桌前,盯着那摇曳的烛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可怜人的模样,还有那被私扣的信件。忽然,他像是明白了什么,这些信哪里是什么纸片子啊,那分明是活人的命根子。每一封信里,都包含着亲人的思念、生活的希望。
这一夜,李明几乎没怎么睡。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悄悄起床了。他将之前收集到的邮局账房与军阀管家勾结私扣信件的证据,小心翼翼地塞进一个信封里。然后,他找到了一位可靠的同行,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道:兄弟,这事儿就全靠你了。你一定要把这封信送到报社去,这关系到很多人的命运。那同行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老李,我一定送到。
报社收到信后,立刻展开了调查。没过几天,报纸上就登出了一篇题为邮差泣血揭黑幕的文章。这篇文章就像一颗炸弹,在全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纷纷,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儿。
军阀得知此事后,顿时震怒不已。他拍着桌子,大声吼道:这个李明,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坏我的好事。给我把他抓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于是,一群士兵拿着枪,四处搜寻李明的下落。
而在街坊们的眼中,李明却成了英雄。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硬骨头李爷。在茶馆里,说书人绘声绘色地编起了段子:各位看官,今儿个咱就说说那李明,那可是单枪匹马斗恶狼啊。他就像关二爷一样,威风凛凛,不惧权贵。为了那些穷苦百姓,他不惜牺牲自己。茶馆里的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邮局局长将李明叫到了办公室。局长坐在那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冷冷地看着李明,说道:你坏了规矩,明日别来上班了。
李明心中一阵苦涩,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直视着局长的眼睛,说道:局长,我知道我坏了你们的规矩。可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穷人的希望被你们毁掉。那些信件,对他们来说就是命啊。
局长冷哼一声,说道:你以为你这样做是英雄吗你不过是个不懂事的愣头青。这行有这行的规矩,你破坏了规矩,就得付出代价。
李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不后悔。我只知道,人活着得有良心。如果为了遵守你们所谓的规矩,而让那些无辜的人受苦,那这样的规矩,不要也罢。
说完,李明转身走出了局长办公室。他知道,自己失去了这份工作,但他并不后悔。他回到家中,看着那简陋的屋子,心中却很坦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依然关注着这件事儿的发展。虽然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并没有停止为那些穷苦百姓发声。他经常到街头巷尾,向人们讲述邮局的黑幕,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第五章
药铺惊魂
那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天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层像一块巨大的幕布,沉甸甸地压在北平城的上空。李明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做着他的邮差工作。突然,他在一堆信件中发现了一封加急信,信封上清楚地写着收件人是西城仁德药铺。
哟呵,这加急信,看来事儿挺急的!李明嘴里嘟囔着,小心翼翼地把信放进邮包,脚下加快了步伐。他一路小跑,汗水湿透了后背,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
终于到了仁德药铺,李明气喘吁吁地冲进铺子。药铺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香,各种药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药架上。掌柜的正坐在柜台后面,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算着账。
掌柜的,您这儿有封加急信!李明大声喊道,把信递了过去。
掌柜的接过信,看了看信封,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慌乱地拆开信,匆匆扫了一眼里面的内容,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恐。
这……这可如何是好!掌柜的嘴里喃喃自语,额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李明心里觉得奇怪,刚想问个究竟,就看见药铺的伙计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搬来一个个大箱子,将药材一股脑地往箱子里装,然后连夜搬走了大批药材。
嘿,这是干啥呢大晚上的搬药材,难道是要跑路李明心里犯起了嘀咕。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悄悄地蹲在墙角,竖起耳朵听墙根。
掌柜的,这瘟疫药方真的到手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李明听出来,这是军阀的亲信。
到手了,到手了!明日就把药铺烧了,嫁祸给洋鬼子!掌柜的咬牙切齿地说道。
好,好计策!这样一来,咱们既能得到药方,又能把罪名推给洋鬼子,一石二鸟啊!军阀亲信得意地笑了起来。
李明听到这里,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药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阴谋。他不敢再耽搁,趁着夜色,连夜奔到了报社。
报社里灯火通明,主编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报纸,眉头紧锁。
主编,大事不好了!李明冲进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主编抬起头,看了看李明,皱了皱眉头:别急,慢慢说,出什么事儿了
李明把自己听到的阴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主编听了,却摇了摇头,一脸不信地说:空口无凭,你让我如何取信就凭你这几句话,我可不能乱写报道啊!
李明急得跺脚:主编,我没说谎!信我藏起来了,药铺今夜必烧!您就相信我一次吧!
主编犹豫了一下,说:那行,我就信你这一回。不过,要是你说的是假的,你可担待不起!
我敢拿脑袋担保!李明咬牙切齿地说道。
午夜时分,突然有人大喊:着火啦!药铺着火啦!李明和主编听到喊声,带着报社的伙计们立刻冲了出去。只见仁德药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快,进去找药方残片!李明大声喊道,带头冲进了废墟。
他们在焦土里扒了很久,终于,李明从一堆灰烬中扒出了半张药方残片。
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个!李明兴奋地喊道。
有了这半张药方残片,报社连夜写了一篇报道,将药铺掌柜和军阀的阴谋公之于众。这事儿很快闹到了总统府,总统大发雷霆,下令彻查此事。
经过一番调查,军阀一伙被绳之以法,药铺掌柜也被关进了监狱。没过几天,药铺掌柜就在狱中上吊自杀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李明原本以为自己立了大功,能成为英雄,可没想到,新来的局长却嫌他惹事,把他给辞退了。
你看看你,好好的邮差不干,非要去管闲事!这下好了,工作也没了!局长怒气冲冲地说道。
李明心里委屈极了,但他也没办法,只能默默地收拾东西离开了邮局。
街坊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很同情李明。大家凑了些钱,给他开了间小邮亭。从此,李明每日坐在摇摇晃晃的凳子上,给穷孩子念信。
明子叔,我爹娘在信里说啥啦一个小男孩睁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李明笑了笑,轻声念道:孩子,爹娘在外面一切都好,就是想你。你要听明子叔的话,好好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明在邮亭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有一天,一位瞎眼老太太颤巍巍地走进了邮亭。
明子,俺闺女从南洋寄来的信,你给俺念念。老太太说道,手里递过来一封信。
李明接过信,仔细地念了起来。信里,闺女说自己在南洋过得很好,让老太太保重身体。
谢谢明子,俺这儿有一匣子核桃,俺闺女从南洋寄来的,你吃,补补身子。老太太说完,把一匣子核桃放在了柜台上。
李明眼眶湿润了,他接过核桃,说道:奶奶,您留着自己吃吧,我不缺这个。
你就吃吧,明子。你是个好人,俺知道。老太太说道。
夕阳的余晖洒在邮亭上,李明坐在凳子上,剥着核桃。他望着邮亭墙上老奶的遗言,陷入了沉思。
这北平城,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苦难啊!李明自言自语道。
这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他鬓角的白发。但那风,却吹不灭他眼里的光。在他心中,这北平城,总算有了一盏不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