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肥皂厂每年给职工发的肥皂都不少,尤其是这这几个月,账面上资金有限,工人的工资里面,总是有一部分是有肥皂抵的。
有些职工私下去市场上交易肥皂,他们这些厂领导也是知道的。
但,从没见过有人卖肥皂之前还往厂里要介绍信啊。
这不明摆着是他们厂让人去卖的肥皂吗?
其中一个副厂长就开口了:“这不是胡闹吗,我们肥皂厂从来都是公对公的交易,哪怕是去村里,也得通过村里的供销社卖产品,怎么能让私人买卖,这……这不是投机……”
“等等。”吴厂长有些回过味来了,他看了一眼程曼琏,得到对方一个肯定的点头,才接着问道:“你们是想从厂子里开介绍信,卖你们自己的货,还是厂子里的货?”
周珂倒也没说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坦言道:“都卖,厂子里发给我们那么多肥皂,我们一家六口人根本用不完。厂子里生产这么多肥皂,都在库房里堆着,总不见得都是计划内生产的吧?”
若是计划内生产的,老早就拉到国营商店和供销社去了,怎么可能还占着库房,更不可能发给职工抵扣工资了。
是的,这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肥皂厂积压的货物,本就是计划外生产的。
国家推行统购统销政策多年,国营工厂里面生产的货物,都是按生产计划生产出来,由国营商店统一收购,再卖给老百姓。
也因此,厂子里的供销科几乎没什么工作,既不跑原料,也不跑销售,仅有的几个人,成天在办公室喝茶看报,是全工厂公认的清闲科室。
不仅是肥皂厂如此,江河市乃至全国的其他工厂,也都是这样的。
若非如此,程曼琏当初靠自己一人跑出一条木材供应链也就不那么值得受到表彰了。
如果肥皂厂产品质量过关,哪怕是计划外的产品,国营商店也能吃得下。
谁让他们肥皂厂的产品在哪里都滞销呢……
周珂继续介绍道:“我去咱们市国营商店观察过,一整天下来,来买我们厂肥皂的只有三个人,一共售出了15块。买上海制皂厂生产的清香肥皂的人有54人,一共买走了62块。”
诸位厂领导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自己厂子的肥皂销量差,但这么赤裸裸地拿出来和别人的产品对比,还是不由得觉得一阵脸红。
周珂继续说道:买我们厂肥皂的,其中有一位顾客一口气卖了12块,我去问了一下情况,他是从南乡生产大队的百荣村来的,左邻右里都托他买肥皂。我们的肥皂清洁力强,去污效果好,在村里很受欢迎,只是村供销社不卖,所以每次有人到市里,都要给左邻右里捎带肥皂。“
程曼琏点头道:“去年我们厂最开始出现库存积压问题的时候,我就让供销科的同志去跑过周边村供销社的销路,但供销社的人只认国家的销售指标,不认我们这些工厂直接派过去对接的人,产品不能在供销社上货,就只能作罢了。”
周珂:“我们的肥皂在市里不受欢迎,但不代表在村里没有销路。我想向几位厂领导争取一下,由我们首先去尝试到村推销,第一批,可以就卖我们家里的肥皂,厂里给我们开介绍信就行。”
“这样,厂里的产品不出库,对厂里就不存在损失,我们有了厂里的介绍信,去卖东西就算不上是投机倒把。如果不成,我们就此作罢。但如果真能卖出去,厂里也能有多一条处理积压库存的销路不是?”
说着,程曼琏在屋子里环视了一圈:“大家怎么看?”
屋子里又陷入了沉默。
方才出言阻止的副厂长犹犹豫豫地开口:“可这样做,万一轻工局那边追究起来,我们怎么办……”
另一个副厂长倒是十分光棍地说道:“你管他追究不追究,再不把库存清了,供应商上门的时候哪里来的钱付,到时候还不是一样要闹到轻工局去!”
说着,他一扭头:“吴厂长,我觉得这事有门!让小年轻去试试,大不了回头就是被批评教育两句,人还能被这点事憋死?”
吴厂长再度环视了屋内众人,看到周珂的时候,周珂回以一个超绝爽朗的笑容。
最终,吴厂长咬咬牙:“就这么干!”
-----------------
江河市下辖,河东村。
朱大磊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勤快人,今天一大早,他就扛着农具准备去田里了。
然而在他路过村口的时候,远远就瞧见有三个年轻人在生产大队办事处的旁边摆起了桌子,过了一会儿,还扯起了一块长长的红布条幅。
朱大磊走过去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这里不让摆东西。”
其中看上去最年轻的小同志转过身来,满脸笑容,说道:“同志您好,我们是江河市肥皂厂的职工,我叫周珂。”
说着,周珂指了指自己胸前。
他今天特意穿了工厂统一发放的工装,藏蓝色的衣服在胸口处用淡黄色的线绣着“江河市肥皂厂”的字样。
家里两个哥哥也都被他拉来了。
周明的心理负担还很重,不想穿着肥皂厂的工装卖东西,但在周珂的坚持下,还是穿上了。
“今天来咱们村里开产品巡回展销会,已经得到大队的同意了,不然我们也不敢把东西摆在大队门口啊。”
朱大磊一想,确实也是,于是又问:“你们这个巡什么……展会?”
“巡回展销会。”周珂向朱大磊展示了红布条上的字:“就是让乡亲们看看咱们厂的产品,如果满意的话,可以当场购买。”
“您来得巧,咱们今天有肥皂试用活动,您可以看看这肥皂的使用效果,再考虑买不买。”
朱大磊是农村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思维,平日里他负责农活,家里的衣服都是媳妇儿和老娘洗的,他不沾手,对肥皂没什么兴趣,揣着手看了几眼,就走了。
今天天气不好,朱大磊才在田里干了一个多小时,眼见天色突变,像是要下雨了,他便准备回家,半道上却见自家媳妇儿挎着个小篮子火急火燎地往村口的方向赶。
朱大磊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连忙拦下媳妇儿,问道:“怎么了,这么着急?”
“哎呀你别拽着我,村口卖肥皂呢,去晚了就没有了。”
朱大磊一听,心里放松了,说道:“害,就三个小年轻摆那摊子吧,我早上出门时候就看见了。”
然后,朱大磊就见自己媳妇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看得他心里毛毛的。
“咋……咋了……”
“你看到卖肥皂的,都不知道回家说一声?”
朱大磊不解:“这有什么好说的?”
他媳妇儿手上挎着的篮子劈头盖脸地就朝他砸过来了。
“你说咋的!你说咋的!败家老爷们儿,他们卖的肥皂不要票,还比国营商店的便宜五分钱!去晚了啥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