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二战过后,我在南洋建国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德国变化

周剑锋自从与德国秘密结盟合作后,德国就秘密派出大量科研人员到炎黄国,为尽快帮助炎黄国完成工业化,德国科研人员日夜不休的指导身边的炎黄国学员和工人。
使得炎黄国这大半年时间,各种工业机器设备和军工产品不断从三角洲秘密基地、长安军工厂、万安(原名万喇港现在改名万安)船厂、坤甸机械厂(原来是军工厂,现在改成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设备基地)研发出各种军工设备,只要它们通过测试,周剑锋就会命罗文去安排量产,王大拿负责原料供应。
此时,炎黄国的三角洲秘密基地内,巨大的厂房内,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几位德国科研人员和炎黄国的学员、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大家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
“这个参数再调整一下,需要确保发动机在高负荷下也能稳定运行。”一位德国工程师正站在一台巨大的柴油发动机前,指导着身边的炎黄国学员。
学员们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全都对知识的渴望。这些年轻的炎黄国工人和学员,经过德国科研人员的日夜指导,已经逐渐掌握了先进的工业技术。
“教授,您看,这个改进后的内燃机,功率提升了近20。”一位炎黄国学员兴奋地向德国工程师展示着他们的成果。
德国工程师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很好,继续努力。”
三角洲秘密基地的发动机车间内,一台巨大的的u型潜艇柴油发动机,6缸108升排量,马力576匹2020柴油发动机被放置在中央,经过炎黄国和德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进行了多项改进。
“这台发动机的性能已经接近完美。”德国工程师满意地说道,“它的功率和扭矩都达到了当前世界水平,足以驱动我们的新型坦克和卡车和潜艇了。”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的测试。”德国工程师说道,“确保它在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测试开始,u型潜艇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强大的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出去。炎黄国的学员们紧张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生怕丢了。
“测试成功!”当最后一项数据稳定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一阵欢呼。
与此同时,长安军工厂内,火炮的研发也在紧张进行中。巨大的车间内,一台台新型火炮被放置在测试台上,德国科研人员和炎黄国工人正在对它们进行最后的调试。
“这门火炮的射程和精度达到最高记录,威力更是足以摧毁任何坚固的防御工事。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实弹测试。”德国工程师说道,“确保它在实战中的表现。”
“好”众学员和工人齐声大喊。
测试场上,新型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精准地命中目标。炎黄国的学员和工人们欢呼雀跃,这可是让自己的军队在战场上拥有的一大利器,能不高兴?
万安(原名万喇港,现在改名万安)船厂内,五艘新u型潜艇正在紧急建造中。这五艘潜艇采用了当时德国最先进的潜艇技术,经过大家讨论改进后,性能更加出色。
所有的炎黄国的工人和学员们在德国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而这五艘潜艇将是他们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受敌人侵害,是他们在海上作战的重要力量,不可或缺。
“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五艘潜艇进行下水测试。”德国工程师说道,“确保它在各种海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测试当天,五艘新u型潜艇缓缓下水,炎黄国的学员们紧张地注视着每一个细节。当五艘潜艇成功下潜并完成各项测试后,整个船厂爆发出一阵欢呼。
坤甸机械厂内,五台新型豹式坦克正在组装中。这些坦克采用了二战时期德国豹式坦克技术,经过改进后,性能比以前的豹式坦克更加出色。
“这五辆新豹式坦克的装甲和火力都达到了世界水准,它的机动性和防护性也都非常出色。”
炎黄国的工人和学员们在德国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地的检查坦克的每一个步骤。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的测试。”德国工程师说道,“确保它在各种地形下都能稳定运行。”
“是,先生。”
测试场上,五辆新型豹式坦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强大的动力让它在各种地形上如履平地。在场的每一位炎黄国的学员们欢呼雀跃,大声呼喊。
随着各种新型军工产品的研发成功,周剑锋下令开始量产。炎黄国的各个军事基地和军营内,开始陆续出现这些新型装备的身影。
军队也开始装备这些新型军工产品,把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有炎黄国士兵们都对这些新型装备赞不绝口。
引得周剑锋亲自来到长安军营内,视察新型装备的使用情况。他站在新型坦克前,认真地听着德国工程师的介绍。
“这些新型装备的性能都非常出色。”周剑锋说道,“它们将为我们的军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谢谢!”
德国工程师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自豪:“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发任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炎黄国的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剑锋点了点头,为表示感谢,命令后勤部,半个月内调集五十万吨民用生活物资,秘密发往德国,减轻二战过后德国国内物资短缺情况,也是当下德国政府急需解决国内民众温饱问题。
德国政府首脑成员,从派遣炎黄国驻扎长安的负责人口中,得知炎黄国会给他们五十万吨生活物资时。
德国政府首脑成员十分惊喜,当即表示会加快后续的科研合作进度,为炎黄国提供更多先进技术支持。
另一边,王大拿接到命令后,迅速安排人手筹备物资,半个月过去,坤甸市军事港口内,堆满各种生活物资,足足有五十万吨之多。
此时,这五十万吨生活物资正有条不紊的装在德国派遣过来的潜艇中。其中还有与德国合作,周剑锋答应过,只要德国科研人员帮他们研发出军事装备,就对半分。
此时,有几艘潜艇还装满了,各式军事武器,在两天时间内,所有物资和武器都装载完成。
趁着夜色,所有德国潜艇纷纷快速下潜海水中,朝德国本土前行。
所有潜艇,经过半个多月的潜行,终于在四月初的夜晚,抵达德国波罗的海,一个偏僻的秘密港口。港口内,只有少数灯光照亮,其中有一万多名德国人静悄悄的等潜艇浮上岸,谁也不出声,显然,他们都知道在干什么。
当所有潜艇有序的靠岸,打开改造过的仓门,所有德国人立即排队进去搬运物资到事先准备好的卡车上。
一车装满,就立即秘密开往各个城市或村庄建立的隐秘仓库中去。
就这样,一个夜上,德国人就把五十万吨生活物资,秘密运完。
柏林内阁成员得知所有物资和武器都运输完毕,集体大松一口后。立即安排人手,秘密发放生活物资到德国民众手中,并叮嘱他们,不准说出去。
德国民众当然不会说出去,这可是救命的东西了,然而,就在德国民众满心感激地接收政府送的物资时。
盟军的情报部门察觉到了德国异样。因为,现在的德国人没有以前那样饥饿样子,完全变了一个样。
盟军怀疑德国与敌对势力之间有秘密合作,决定展开调查。
很快,盟军特工潜入了德国。他们伪装成商人,试图在德国乡镇收集证据,但是,德国民众,包括小孩子都是很警惕,对一切陌生人的询问,一概不理。搞得盟军特工很是无语,又没有什么办法。
就在盟军特工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一名德国小镇的酒鬼,在喝得酩酊大醉后,不小心向一个伪装成酒馆老板的盟军特工透露了有神秘物资到来的消息。盟军特工如获至宝,顺着这条线索开始深入调查。
他们发现物资运输的源头似乎指向波罗的海的那个秘密港口。于是,盟军迅速派遣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准备突袭港口获取证据。
而此时,德国政府也察觉到了盟军的异动。为了保护与炎黄国的合作秘密,他们紧急派遣军队,快速清除这个港口所有痕迹。至于为什么这么快,因为,这个港口只有几个电灯柱子,其它的都是原始状态。为的就是怕盟军特工察觉到异样,才这么安排的。
德国军队争分夺秒地行动着,将港口剩余的物资转移,拆除能留下痕迹的设施。而盟军特种部队也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港口逼近。当他们抵达港口时,只看到一片狼藉,几乎没有有价值的线索,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而德国柏林方面,得知这情况,加大了对国内物资发放的管控,防止消息进一步泄露,只对军队和军工产业人员发放物资。对普通民众,只能用救济粮名号,去有限发放。
盟军虽未在港口找到证据,但并未放弃调查。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德国国内的军工产业,想从生产规模和物资消耗上寻找蛛丝马迹。
而炎黄国这边,周剑锋也得知了盟军的调查行动,意识到合作面临暴露风险。他紧急与德国方面沟通,双方决定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转移,同时在炎黄国开辟更多秘密生产基地。德国科研人员一部分转移到炎黄国继续工作,另一部分则伪装身份在德国国内进行秘密研究。
与此同时,炎黄国加强了军事防御,以防盟军可能的报复行动。军队开始在沿海地区和重要工业城市部署新型武器,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而在德国,政府加大了对民众的宣传,将生活物资的改善归功于自身的努力,试图掩盖与炎黄国的合作。双方都在紧张地应对着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