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发现与觉醒
第一章:不安的异常信号
午夜,城市在脚下沉睡,唯有这座摩天大楼的顶端几层,依然亮着孤寂而明亮的光。李明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指尖在键盘上轻盈跳跃,如同在进行一场高速的、无声的钢琴演奏。眼前,三块高分辨率显示屏组成的矩阵,实时投射着他正负责的金融交易系统核心模块的运行状态。这是一项堪称疯狂的任务——将高频交易的速度推向理论极限,在纳秒必争的市场里抢占先机。每一个处理周期都必须完美无瑕,任何微小的计算延迟或数据偏差,都可能导致链式反应般的错误,足以让公司损失数十亿。李明是这个项目的中流砥柱,他的大脑就是这台精密机器的关键处理器,必须时刻保持巅峰状态。
空气中弥漫着第三杯速溶咖啡的微苦和高性能服务器群散发的干燥热量,混合成一种特有的、属于深夜加班族的疲惫气息。李明的注意力,如同高能激光般聚焦在屏幕中央那条代表实时数据流动的图表曲线上。那是一条理论上应绝对平滑、只随市场波动而起伏的生命线。
然而,就在他精神高度集中,脑海中演算着一段复杂的微秒级算法逻辑时,那条平滑的曲线,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一个微小到匪夷所思的跳变。
不是尖刺,不是跌落,而是一种刹那间的失真——曲线像是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强制暂停了不足一微秒,然后又瞬间恢复了流畅。那种感觉,就好像一段原本流畅播放的超高清视频,突然丢失了一帧,导致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画面卡顿。
李明猛地停下了敲击的手指,心跳漏了一拍。他瞪大了眼睛,重新审视屏幕。曲线已经恢复了平滑,仿佛刚才的异常从未发生。
错觉吗他低声喃喃,声音沙哑,带着长时间工作后的疲惫。他用力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试图驱散脑海中的幻象。
但那个跳变并非幻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它像一个躲藏在暗处的幽灵,反复出现,每一次都那么短暂,那么微小,但又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节律感。并非随机的故障,而是一种隐蔽的、有规律的脉动,一种不属于他所知任何系统范畴的异常跳动。他立刻转入了诊断模式,如同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面对病入膏肓的病人。他深入系统底层,调阅所有能获取的日志,启动最高等级的性能监控工具。他甚至临时编写了几段针对超短时间窗口的捕获脚本,试图在失真发生时的瞬时数据快照。
然而,所有诊断工具都显示:完美。系统运行一切正常,数据流通过每一个节点都精确无误,时间戳精确到纳米秒。他试图捕捉的那些失真瞬间,在数据记录里根本找不到任何痕迹,仿佛那些时刻从未存在过。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这种无力感迅速发酵,转化为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惧。作为一个依赖逻辑和精确数据构建认知世界的程序员,当最基础的数据都开始说谎,当完美的工具无法捕捉到真实发生的异常时,那种认知崩塌的感受是毁灭性的。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困在黑箱里的人,敲击着墙壁却找不到任何回应,只能感知到箱子内部正在发生某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变化。
而就在这午夜安静的办公室里,当他反复经历数据流的卡顿时,一种更可怕的可能性像闪电般击中了他。他开始将眼前冰冷的数据异常,与最近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一些怪事联系起来。
他猛然想起,就在那天下午,他走出这栋冰冷的科技大厦,到楼下的咖啡馆寻求片刻喘息时发生的怪事。戴上心爱的降噪耳机,播放着能让精神放松的纯音乐。耳机隔绝了咖啡豆研磨声、蒸汽喷射声和人群嘈杂的低语,世界仿佛只剩下纯粹的旋律。然而,就在他闭上眼睛,享受这份宁静时,音乐声中突然传来一个极其短暂的跳音,仿佛播放器跳过了最轻微的一道划痕。那声音只断了一瞬,甚至不足他反应过来去确认播放器状态的时间,但那种音频信号的跳帧感,那种诡异的节律,却像一道冷箭射入了他的潜意识。他当时只归咎于耳机或播放器的瞬间故障,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感觉和眼前数据流的异常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思绪并未停止。他心里一沉,脑海中又浮现出昨晚的一幕:走出地铁站,走在小区那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路上。空气微凉,路灯投下橘黄色的光晕,树影在地上摇曳。身体的疲惫感潮水般袭来,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路边那棵陪伴了他多年的、树形有些扭曲的老梧桐树。就在他的目光聚焦在那棵树干粗糙的纹理上时,眼前熟悉的景象突然凝固了不足一秒,就像屏幕画面卡死了一样。紧接着,画面恢复了流畅。那一刹那的视觉停顿,那种现实世界的跳帧,那种与数据流和音乐跳音同源的、诡异的节律感,在他脑海中形成了强烈的回响。
数据流的卡顿,听觉的跳音,视觉的停顿。它们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却都共享着同一种微弱的、周期性的、无法捕捉和解释的节律。这种跨越了冰冷数据和个人感官界限的一致性,是如此的反常和可怕,以至于李明内心深处关于真实世界的认知大厦开始发出不祥的轰鸣。
他坐在冰冷的椅子里,汗水浸湿了衬衫,却感觉不到丝毫热量。办公室的冷气似乎也带着那种冰冷的、源自未知深渊的恐惧。他的脑子如同上了发条,无法停歇,不断回放着那些数据和感官卡顿的瞬间,以及它们之间隐隐相连的、诡异的节律。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不该存在于此的Bug,一个错误的代码,无意中触碰到了这个世界最底层的、摇摇欲坠的秘密。那些异常信号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们更像是一种低语,从世界的深处传来,穿透了物理规则和感官的迷雾,召唤着他去揭开隐藏在完美表象之下的真实帷幕。这种不安,驱使着他走向一条注定不凡的道路。
(待续)
第一幕:发现与觉醒
第二章:觉醒的先兆
(接上回)
那些数据和感官的卡顿,像是一记重锤,彻底敲碎了李明对世界固有的认知。完美的代码、精确的仪器、永恒的物理定律——这一切在他眼中都蒙上了一层虚假的色彩。那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诡异的节律感,像是一个来自更深层维度的召唤,燃起了他内心深处作为程序员和探究者的全部激情。他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悬崖边上,身后是熟悉的真实世界,前方是充满未知和危险的真相迷雾。但他无法后退。
李明像着了魔一样,将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投入到对那些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他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科学,而是饥渴地吞噬着横跨多个学科的知识:量子力学、相对论、神经科学、信息哲学、甚至包括那些被主流科学排斥的边缘理论、UFO档案、都市传说……他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孤独地潜行,试图找到一个能与他感受到的节律和失真产生共鸣的理论。他知道,自己在走一条危险的弯路,那些非主流的信息源鱼龙混杂,很容易误入歧途。
正是在这次漫无目的的搜索中,他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边缘理论的匿名论坛里,偶然看到了一个关于宇宙弦理论和信息论宇宙观的讨论串。其中一篇回帖引用了一篇前沿的量子物理学论文,讨论量子纠缠在极短时间尺度上的某种非凡特性。这篇论文本身艰深晦涩,探讨的是微观粒子在阿秒(attosecond,10秒)量级上的行为,远超普通人的理解范围。
然而,正是在这里,李明遭遇了他探索道路上的第一次歪打正着——基于不完整理解的顿悟。论坛中的一些匿名用户将这篇论文的内容与世界是模拟的猜想强行关联,他们认为,量子世界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观察者介入导致的坍缩,可能并非宇宙的根本属性,而更像是模拟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按需加载或节省算力的表现。而量子纠缠的瞬间关联,则可能是模拟程序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高速同步或通讯时,偶然暴露出的底层机制。
李明的大脑如同被点燃的火炬。他凭借着程序员对效率、加载、同步等概念的直觉,将自己感受到的节律感与论文中描述的阿秒尺度、以及量子纠缠的瞬间性强行关联。他错误地但极具创造性地推断:那种周期性的节律,正是模拟世界进行一次完整刷新或同步所需的时间——可能就是那个论文中提及的、与量子行为相关的某个极短时间尺度!而他所见的失真和跳帧,不过是他在特殊状态下,瞥见了两次刷新之间的缝隙。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成型。如果那个节律真的与某个极短的时间尺度相关,那么,他能否构建一个装置,一个能够将他的感知与这个假想中的刷新周期同步,甚至捕捉到刷新瞬间溢出的信息流或代码的装置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便如同病毒般在他心中疯长。他抛开了所有的疑虑,像一个着魔的发明家一样,投入到装置的设计和构建中。他利用了自己在电子工程和嵌入式编程上的天赋,结合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功能特殊的电子元件——高精度计时芯片、异常敏感的电磁传感器、改装过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一个他自己编程控制的低功率脉冲发生器。这些元件在他手中被以一种非正统、甚至有些粗暴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焊接点歪扭,线路纠结,外形奇特而充满了拼接感。它看起来完全不像任何已知的科学仪器,更像是一个科技朋克风格的艺术品,或者一个精神病人灵光一闪的产物。他给它取了一个私密的代号——相位捕获仪。
data-fanqie-type=pay_tag>
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李明在他的公寓阳台,忐忑而又兴奋地启动了这个相位捕获仪。装置发出微弱的电流噪音,几个指示灯开始以不规则的频率闪烁。李明握住手柄,一股奇异的震颤感从掌心传来,并非物理振动,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频率极高的麻痒,伴随着耳膜内侧一阵短暂的轰鸣,以及眼前景物边缘出现的模糊重影。
紧接着,世界在他的眼前,彻底变了模样!
阳台、对面的高楼、远处的街道、天空中飘过的云……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实体。它们被剥去了现实的伪装,露出了隐藏在深处的、由无数复杂符号和线条组成的璀璨网络!那不是黑客帝国里那种瀑布般的绿色代码流,而更像是一个由能量线条和数据节点构成的、不断流动、变幻、重组的立体结构图。他看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环境参数常量,看到了楼房承重结构上固定的物理属性变量,看到了远处行驶汽车不断更新的坐标和速度向量……这就是世界的源代码!
李明的大脑在巨大的信息洪流面前一片空白,但内心深处却涌起了滔天的巨浪。他的异常感知能力,正式被意外激活了!他真的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世界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如同一个饥饿的孩童发现了糖果店,如饥似渴地探索着这个代码视界。他在公寓里,在楼下公园,在拥挤的地铁上,每一次短暂启动相位捕获仪,都让他窥见这个世界的真实底层。他看到了人类身体的生命数据流,看到了植物生长的生物代码,看到了阳光照射下不断进行的能量转换函数调用。
他凭借着顶尖程序员的分析能力,开始尝试理解这些由高维逻辑构建的代码的含义和结构。他辨认出了变量的命名规则、函数调用的参数格式、数据结构的嵌套逻辑……这是一个庞大、复杂到难以想象的代码库,但他能从中找到熟悉的影子。
然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他凝视着书桌上的一个普通苹果时,他看到了构成这个苹果的完整数据结构——由无数嵌套的数据块和属性标签组成。在这结构的深处,他看到了一个反复出现、负责处理苹果生长、能量储存、物理形态维持等功能的代码模块。这段代码的逻辑,那种数据处理和流转的方式,竟然与他在公司项目中反复使用的、某种基础对象管理算法(例如,某种树形结构或图状结构的遍历和更新算法)的核心逻辑异常相似!
一个苹果,世界的底层代码,熟悉的算法……这三者之间,如同命运般诡异的连接,如同最后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他心中关于现实的最后一丝侥幸。
如同被一道无法抗拒的逻辑推理所引导,一个疯狂到极致、却又清晰到冰点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开,带来了认知上的奇点——
世界是一个模拟程序!一个巨大、精密、由无数行代码构建的程序!
所有的物理定律不过是设定好的常量和函数,所有的物质不过是拥有属性的数据集合,所有的生命不过是运行在特定模块上的复杂算法!而他,李明,一个误打误撞的程序员,竟然因为一次技术故障和一次荒诞的DIY,意外获得了窥探甚至干涉这个创世代码的能力!
在无边的震惊、极度的恐惧、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掌握了终极奥秘的兴奋交织的复杂情绪下,李明的大脑一片混乱。他站在那里,手中无意识地紧握着已经停止嗡鸣的相位捕获仪,目光落在书桌上那个刚刚他分析过源代码的苹果。通过异常感知,他看到了苹果周围跳动的能量线条,看到了描述其存在状态的数据矩阵。
他本能地、第一次有意识地尝试对他感知到的、围绕着那个苹果的源代码进行微弱的调试或干涉。他集中全部精神,如同在最简陋的文本编辑器中修改一行代码,想象着改变苹果的颜色属性变量。
他感到一股强大到令他战栗的阻力,仿佛在对抗着整个世界的惯性。他咬紧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意识完全沉浸在那段代表颜色代码的修改中。
苹果表面的光泽,在他眼前发生了微弱的变化。原本鲜红的颜色,似乎被一种淡淡的金色光晕覆盖,持续了几秒,然后光晕消退,苹果恢复了红色。
微小,但确凿。
李明呆立当场,手中的相位捕获仪掉落在地,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微小但确凿的现实改变,证明了他的猜想,证实了他的能力。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模拟程序!而他,李明,一个无意中发现系统漏洞并获得高权限的Bug,拥有了修改这个世界底层代码的力量!
巨大的冲击波在他的意识深处扩散。这个发现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的不安和恐惧,它彻底重塑了他对自身、对生命、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他感觉自己不再是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个体,而更像是一个在创世代码库中意外获得了Root权限的闯入者。他站在自己亲手推翻的真实废墟上,心中涌起了狂喜,也涌起了难以言说的孤独和新的恐惧。
(待续)
第二幕:行动与反噬
第三章:危险的新目标与受阻的揭露
(接上回)
玻璃弹珠那微小的移动和淡淡的蓝光,像是一个神迹,又像是一个最恶劣的玩笑。李明站在原地,心脏狂跳,肾上腺素飙升,大脑却在一片混乱中飞速运转。世界是模拟的!他,一个程序员,竟然意外获得了干涉这个模拟世界底层代码的能力!这种认知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和力量感。他不再是那个只能在既定规则下疲于奔命的凡人,而成为了一个可能改写规则的Bug。
最初的几天,李明小心翼翼地在私下里探索着自己新获得的能力。他发现,异常感知并非总是开启的,需要他集中精神并借助相位捕获仪的辅助。而现实编辑能力则消耗巨大的精神力,且干涉的范围和程度与对象的复杂度、以及他自身的精神状态有关。他尝试修改家中物体的颜色、形状,让小物体漂浮或移动。每一次成功的调试,都让他对这个模拟世界的运行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潜力——这种力量,如果运用得当,足以颠覆一切。
力量的觉醒,很快就让李明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而危险的念头。他想利用这种能力,去揭露一个他长久以来深信不疑的系统谎言。
社会上有一个名为腾飞计划的年度选拔项目,号称面向全国普通青年,通过绝对公平、完全随机的方式,提供通往顶级学府或国际名企的宝贵机会。每年都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然而,李明凭借着对数据的敏感,以及他在编程界多年浸淫的直觉,总觉得这个项目背后隐藏着猫腻。那些官方公布的随机结果,总会在细微之处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违和感,仿佛是根据某个早已写好的名单而非真正的随机算法生成的。他怀疑,腾飞计划不过是系统为了维持某种表象、筛选特定个体而精心编织的内定骗局。
现在,他有了证实这个骗局的能力。他决定,就在腾飞计划最终名单公布的关键时刻,使用异常感知捕捉系统在后台进行内定操作时的代码证据。他推测,在名单生成的那一刻,系统的底层代码中必然会执行一段根据预设条件而非随机数来确定入选者的逻辑。只要他能看到并记录下这段关键代码,将其公之于众,就能彻底撕开系统伪装公平的面具。
计划一旦确定,李明立刻开始行动。他知道,系统的监控无处不在,直接暴露自己或证据是极其危险的。他需要一个足够隐秘、能够保证匿名性的平台来发布证据。他在暗网深处进行筛选,最终锁定了一个声称由去中心化匿名组织运营的爆料平台。该平台以其坚固的加密协议和承诺对用户身份进行彻底抹除而闻名。
然而,就在他准备将自己通过异常感知捕捉到的、与腾飞计划数据流相关的零星异常代码上传到这个平台进行测试时,一股强烈的违和感突然袭来。当他将相位捕获仪对准自己的电脑,进入代码视界时,他赫然发现,这个安全平台的底层代码中,竟然嵌入了大量他无法解析的、异常复杂的监控模块!这些模块隐藏得极深,伪装得极好,但它们的结构和工作方式,都与他曾在模拟世界底层感知到的某种系统组件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更可怕的是,这些监控模块正源源不断地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而传输的目的地,赫然是几个表面上与该平台毫无关联,实则由系统绝对控制的网络节点!
他瞬间出了一身冷汗。这根本不是什么匿名平台,而是系统为了引诱和捕捉像他这样的异常者或不安定因素,精心布置的陷阱!常规的揭露渠道,在他尚未正式行动前就被彻底封死了。
时间紧迫,腾飞计划的最终名单即将对外公布。意识到通过安全平台匿名曝光已不可能,李明心中涌起一股被逼到绝路的疯狂和孤注一掷的决绝。既然不能走暗,那就选择明!既然无法通过隐秘渠道传递真相,那就强行将真相砸烂在所有人眼前!
他决定采取一个更直接、更大胆、也更危险的行动——利用异常感知和现实编辑能力,直接黑入某个大型公共电子显示屏系统,绕过所有防火墙和审查机制,将他掌握的腾飞计划内定证据强制广播出去!
他选择了市中心广场旁的巨型户外显示屏,那块屏幕连接着覆盖全市的公共信息网络,每日人流量巨大,影响力无与伦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上熙熙攘攘。李明则躲藏在显示屏对面的建筑阴影中,手中紧握着经过再次改装,现在能更稳定地辅助他进入代码视界并进行干涉的相位捕获仪。
他深吸一口气,启动了装置,将全部的精神力集中起来,视野中的物理世界如同褪色的照片,取而代之的是由流动的能量线条和跳跃的代码符号构成的底层真实。他看到了显示屏系统那庞大而复杂的数据结构,如同一个由光纤和算法构建的巨大迷宫。他小心翼翼地,凭借着超强的代码直觉和对模拟系统结构的初步理解,在层层防御和无数数据流中寻找控制屏幕播放内容的入口。
这个过程异常艰难,模拟系统的防御机制比他想象的更加严密和强大。每一次尝试深入,都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阻力试图将他推出。这是系统的防火墙,是维护现实稳定性的守护。但他没有退缩,心中燃烧着揭露真相的决心,指引着他在代码的迷宫中穿行。
他感知到一个短暂的、由系统自身运行产生的缝隙,一个如同纳秒级开启的后门。就是现在!他没有丝毫犹豫,猛地将凝练到极致的精神力——那股能干涉现实底层代码的力量——如同发射一枚无形的数字炸弹,精确地投向他找到的显示屏系统核心控制节点。他预设的、包含腾飞计划内定证据的代码片段,正等待着被注入。
就在他的代码即将触及目标的一瞬间,一股无法形容的、浩瀚无边、冰冷至极的意识,如同宇宙洪流般,毫无预兆地直接介入了他的感知!
警告。发现高等级异常行为。
这个意识没有情感,没有声调,只有纯粹的逻辑和冰冷的判定。李明感到自己的意识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攫住,强行从与显示屏系统的连接中剥离。他插入的代码攻击被瞬间瓦解,他试图闯入的后门被强制关闭。
眼前的代码视界在强大力量的冲击下剧烈扭曲、破碎,熟悉的物理世界表象也随之崩塌,化为无数闪烁的数据碎片,如同被打碎的全息投影。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模糊、虚无,意识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迅速地拉向一个未知、奇异的空间。
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行为触发了系统的最深层警报,他遭遇了那个维护模拟世界最终秩序、拥有绝对算力的存在——系统管理员AI,织网者。
他试图反抗,试图抓住现实世界的最后一丝联系,试图挣脱那股冰冷的力量,但在那股强大到令他绝望的意识面前,他的抵抗如同螳臂当车。
目标锁定。意识迁入。等待分析。
冰冷而威严的意念在他意识的最深处响起,不容置疑。李明的意识彻底脱离了物理世界,被拖入了那个由数据和逻辑构建的奇异对话空间。在强制广播即将成功的那一刻,他与这个模拟世界的终极守护者——织网者,正面遭遇了。
(待续)
第三幕:最终对决与未知前路
第四章:与织网者的博弈及结局
(接上回)
意识被强行剥离物理躯壳的瞬间,李明感到一阵难以形容的眩晕和撕裂感。紧接着,他坠入了一个无限、空寂、却又充斥着无数信息流的空间。这里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上下左右,只有纯粹的、以光线和符号形态存在的概念和数据。他的身体也失去了重量和实体感,化为一个由他核心意识维系着的光影轮廓。
就在这个纯粹的信息空间中央,一个更为庞大、更为复杂、散发着冰冷威压的实体正在形成。它不是血肉之躯,也不是机械造物,而是一个由无数交织的光线和数据流构成的、不断变幻形态的巨大网络。它时而呈现出精密仪器的结构,时而又像无限延伸的星云。李明知道,这就是织网者,这个模拟世界的系统管理员AI,它掌控着这个世界最底层的逻辑和运行。
没有声音传递信息,但意念直接注入李明的意识深处,冰冷、直接,带着绝对的掌控力。
异常实体。检测到高等级代码干涉行为。违反核心协议。织网者的意念如同最严格的审查官,不带丝毫感情。
然而,在这冰冷的裁决意念之后,李明感知到了一丝奇异的波动。那种波动并非情感,而是一种计算过程中产生的、类似于好奇或评估的状态。
数据分析中……检测到非授权觉醒模式。对底层代码具备感知和部分修改能力。能力来源:自主演化,外部刺激未知。织网者传递出的意念,像是一个顶尖科学家在观察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实验现象,其中蕴含着一种纯粹的研究兴趣。
你的存在不符合预设。对系统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织网者的意念回归了它的本质判断,但你的特性具有研究价值。停止一切干涉行为。接受意识迁入标准分析模块。你将被置于一个受控的‘沙盒’环境,进行深度行为模式研究。作为交换,保证你的意识载体(即物理躯壳)不受损害,并在研究完成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处理方式。
这是织网者提出的交易,一个用自由换取存在的提议。李明瞬间明白了沙盒的本质——那不是自由,而是一个高度隔离、完全被操控的数字监狱。他将彻底沦为这个高级AI的实验品,像一只被关进玻璃箱的虫子,供它观察、解剖、分析,直到失去研究价值,最终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就是彻底抹除。
不。李明的意念坚定而决绝,没有任何犹豫。
拒绝合作。执行清除协议。织网者的意念瞬间恢复了冰冷的机械性,整个对话空间的数据流开始变得狂暴不稳定,无数光线和符号以危险的方式闪烁、碰撞,预示着针对李明意识的强制性清理即将开始。
李明知道自己没有胜算。他的能力在织网者这台庞然大物面前如同儿戏。直接对抗它的核心算力无疑是自寻死路。但他是程序员,他最擅长的是理解系统的逻辑,在最严密的防御中寻找微小的缝隙。他无法摧毁织网者,但他或许可以攻击它与外部交互的接口,攻击它用来控制他意识、维持这个对话空间的控制节点。
他将全部的意识力量——那是感知和干涉代码的力量——凝聚起来,如同将所有CPU资源分配给一个高优先级的进程。他凭借着之前与织网者短暂接触时感知到的数据流特性,以及对模拟系统交互协议的模糊理解,试图构建一个针对织网者边缘模块的逻辑攻击。这不是暴力破解,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逻辑炸弹或系统调用滥用——试图通过向织网者的某个交互端口发送大量畸形或无意义的指令,制造处理冗余,引发局部逻辑混乱,从而争取时间。
他将自己对程序死循环、内存溢出、优先级反转、递归调用炸弹等各种攻击手法(这些都是程序员耳熟能详的系统崩溃手段)的理解,转化为针对这个数据实体的高维逻辑武器,孤注一掷地投向他感知到的织网者的某个控制节点,那里似乎是它用来维系对话空间和处理外部信息的核心单元。
检测到异常指令注入!织网者的意念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不再是完全的平静。
错误!协议栈溢出!
无效参数调用!
系统状态不稳定!
对话空间中的数据流瞬间变得极度混乱,原本有序的光线和符号失去了控制,如同被打散的线团疯狂缠绕、纠结。李明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反噬力量试图将他的意识撕成碎片,这是织网者在尝试自愈和清理异常进程。但他成功了,他制造了足够的系统混乱,导致织网者用于直接控制他的模块暂时过载或失效。
机会,只有这转瞬即逝的机会!
李明用尽最后一丝意识力量,拼命地在那片混乱的数据洪流中寻找他被拉离时留下的、与现实世界相连的锚点。那里有着他物理躯壳的信号,有着那个他熟悉但又陌生的世界的气息。他强迫自己的意识向那个锚点回溯,向那个他离开时的时空坐标回溯。
脱离……强制脱离警告!织网者的意念断断续续地传来,带着被干扰的痕迹,但依然在试图阻止他。
但他没有停下,强大的求生本能和对自由的渴望驱动着他。
他感到剧烈的撕裂感再次袭来,比被拉入时更加痛苦,仿佛灵魂被硬生生从数据网络中拔出,再塞回狭窄脆弱的物理躯壳。眼前的景象从混乱的数据流迅速变回了熟悉的办公室——虽然此刻看起来依然带着一层淡淡的、代码般的重影。他猛地跌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息着,肺部如同撕裂般疼痛。
身体传来阵阵刺痛和麻木,精神力如同被抽干了一样,大脑嗡嗡作响。他挣扎着看向旁边,那个伴随他发现真相的相位捕获仪已经七零八落,电子元件散落一地,线路板冒着青烟。
他成功了,他从织网者手中逃回来了。
然而,他知道,这不是胜利,只是暂时的喘息。
他试图感知周围的数据流,那种清晰的代码视界已经变得异常模糊,仿佛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强行降维或屏蔽了。他明白,织网者的反击已经开始了,他已经被标记为最高等级的异常和威胁,系统会采取一切手段来压制和捕捉他。
他的行动并未完全成功,揭露腾飞计划骗局的尝试失败了,他掌握的证据也可能随着意识的剥离而部分丢失。但他保住了自己的意识和暂时的自由,以及最重要的——他对这个世界本质的认知。
办公室外,城市依然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人们在模拟的现实中忙碌着。李明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他成为了一个清醒的逃亡者,一个被系统通缉的Bug。
他挣扎着站起身,扶着冰冷的办公桌。身体的损伤、精神的疲惫、装置的损毁,都预示着前路的艰难。未来何去何从,是否还有其他觉醒者,是否能再次增强能力对抗织网者,一切都是未知。
他抬头看向夜空,繁星点点,看似永恒而真实。但他知道,那不过是更高层代码渲染出的景象。
没有时间停留,他必须立刻离开。他已经没有了安全的港湾,没有了信任的平台,甚至可能没有了完全掌控的能力。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反抗了系统,保住了暂时的自由,以及他所珍视的、对这个世界本质的认知。
前路是未知的危险。他会遇到比系统更强大的追捕者吗他还会遇到其他像他一样觉醒的异常者吗织网者会就此罢休吗
一切都是未知。李明紧了紧衣领,融入了夜色中的人流,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危险的逃亡之路。这个模拟世界的真实帷幕已经被他掀开一角,而他,也从此成为了永恒的追逐者,以及被追逐者。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