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并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鬼子想要夺走他们的家园,那就得跟鬼子拼死抵抗。
王承柱站在祖宅门前,看着如此踊跃的村民,心中暗自庆幸小鬼子的到来。这些家伙不但点燃了村民们的斗志,还顺带帮忙解决了装备问题。
兵源和武器都有了,该好好干一场了!
他挥挥手让大家安静,说道:“谢谢各位父老、叔伯、兄弟姐妹对我们八路军的信任和支持。既然大家都愿意参军,我自然欢迎。”
“在这里,我王承柱代表八路军,代表新一团,欢迎所有愿意加入我们的勇士,共同抗日!”
“水生,给这些爱国青年登记一下!”
五十七
二班班长田水生虽读过几年私塾,在整个炮排里,除了王承柱,就属他识字最多。若放到二十一世纪,这点学识与文盲差别不大,但在这个战火连天的抗战时期,田水生已然算是个读书人了。
所以,这类需要文化的活计——登记名册,自然而然交到了他手上。
“是!”
田水生响亮地答应一声,随即开始为前来报名参军的人登记信息。
依山靠山,傍水吃水。
王家村倚着吕梁山余脉,土地贫瘠,村民们大多以此为生。
久而久之,王家村的村民不仅身体强壮,许多人还自己打造土枪之类的东西,有一定的军事底子,稍加训练便能成为战斗力量。
不久,田水生登记结束。
共有五十八人报名参军,但因年岁过大或过小,被王承柱劝退十五人,剩下四十三人。
加上原有的十一人,炮排的总人数达到了五十四人,严格说来已是一个加强排的规模了。
解救丁伟时击毙十二个伪军骑兵,进村后又击毙二十多个日军及伪军,炮排一共缴获三十多支长短枪。
再加上一些村民自带土枪,武器基本不成问题。
百家装备,这就是八路军的标准配置!
在短暂的欢喜之后,王承柱迅速恢复冷静,他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
要壮大队伍,除了武器装备,还需解决粮食问题。
况且,他们缴获的物资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持炮排打一场大规模战役,就连日常射击训练也难以维持。
现在人数少还好办,一旦队伍扩大,这些问题会愈发棘手。
王承柱明白,急切无益,一切都要循序渐进。随后数日,他依照《士兵速成训练手册》指导炮排战士训练,包括老兵亦不例外。
该手册并非专为新兵设计,对老兵同样适用。老兵已有一定军事基础,训练成效自然显著。
而新兵大多出身猎户,具备射击常识,体能也不错,只需强化其军事技能即可。例如冲锋战术、团队协作及战场急救等。
当然,还包括战场经验的积累。
得益于《士兵速成训练手册》,新兵进步神速,仅五天便初具战斗力。虽不及实战老兵,却远胜那些仓促上阵的新丁。
接下来需开展实战演练。手册中提到,士兵唯有经实战磨砺,方能称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五天里,王承柱并未懈怠,已派遣王树根带领老兵搜集情报,筹备扩编事宜。
炮排若要壮大,仅守在王家村远远不够。
第六天清晨,外出五日的王树根终于返回。
他来到后山训练场向王承柱报告:“排长,有喜讯!几日侦查后,我发现了一桩大生意……”
“哦?是什么样的买卖?”
王承柱听到王树根提及一笔大买卖,顿时来了兴致,立刻拉着王树根走到远处,以免旁人听到他们的对话。
王树根说道:“我这几日侦查得知,十里坡镇的一支伪军连队打算投降,只是他们还未找到合适的接收方。”
“我们炮排不是要扩充实力吗?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比攻打日军据点简单得多。”
通常来说,八路军若想壮大,往往会选择攻打日军据点或是伏击下乡扫荡的小股敌人,这样才能获取武器装备。否则即便兵员再多,没有武器也是徒劳。
而像这样既能获得兵员又能得到武器的交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王承柱心中颇为动心。
不过十里坡镇处于敌占区,情况复杂,需得谨慎行事。
“消息准确吗?会不会是日军布下的圈套,专门引诱我们往里钻?”
王承柱提出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既然王树根能够轻松探听到这条消息,那么这条消息是否已经不再是秘密?就算这不是日军设下的陷阱,难道日军会不知道这些伪军有叛变之心?
王树根回答:“消息应当无误,这支伪军连队的副连长是我的表哥,是他告诉我的。”
“若是如此,倒也不必过于担忧。”
王承柱点头表示同意。既然是做生意,就必然存在风险,只要收益和风险匹配,就可以试试。
紧接着,王承柱又询问道:“十里坡镇的具体情况如何?都摸清楚了吗?”
王树根:“十里坡镇驻扎着这股伪军连与一小队日军,再远些便是万家镇的伪军骑兵营。”
“万家镇到十里坡镇有五十里路,若想派骑兵赶来支援,至少需要一个时辰。”
“当时追赶丁团长的正是万家镇的骑兵营。”
“另外,前几天扫荡王家村的日军,也是十里坡镇来的。”
“但据我打探得知,这些日军是擅自行动的,就连他们的小队长和我表哥刘强都毫不知情。”
“这类日军擅自下乡扫荡的事屡见不鲜,所以目前十里坡镇的小队还没注意到此事。”
几天工夫,王树根便搜集了大量信息,果然是新一团顶尖的情报员。
王承柱对他的能力更加确信。
至于万家镇的那些战马,王承柱一直惦记着,只是时机未到——准确地说,是自身实力还未达到能轻松掌控的地步。
当务之急,将这支打算改邪归正的伪军收入麾下是最好的策略,也是夺取万家镇战马的关键步骤。
一旦被日军察觉,局面就会变得棘手。
王承柱:“照你所说,若想收编这股伪军,最大的障碍便是这十里坡的日军小队!”
王树根:“有了我表哥协助,只要行动隐蔽,应该可以避免惊动附近敌军。”
“让我去完成这个任务如何?”
王树根自告奋勇,却被王承柱挥手制止:“不行,以我们现在一个排的规模,想要吞并这支伪军连,无异于蚍蜉撼树。
倘若派你前往,恐怕对方不会轻易接纳。”
王树根问道:“那么连长的意思是?”
王承柱答道:“为表诚意,我决定亲自出征。”
王树根疑惑:“这是否太过冒险?”
王承柱笑道:“富贵险中取,不入虎穴怎得虎子!”
主意已定,次日晨光初现,王承柱便率领众人从王家村启程。
王家村到十里坡镇约六十里路程,若徒步快速行军,需三小时左右;若策马疾驰,则可节省一半时间。
在此说明一点,许多人认为骑兵速度远超步兵数倍,实则存在误解。
拿双纯汗血宝马与双纯劣马为例,人马并进极限不过三十公里,时速顶多四十公里,却只能坚持二十分钟。
因此,骑兵一般每小时行进三十公里已属极限。
普通行军时,一小时不过二十公里上下。
话归主线。
此次王承柱共带八人,化装成平民模样,乘马赶往十里坡镇。
这八人中,仅五人为新一团的老兵。
先前战事中,老兵喜子与小山受伤,加之二排长田水生需留守训练队伍,王承柱遂另选三名表现优异的新兵同行。
再算上王树根留在十里坡镇的两名老兵,总计十一人参与此次行动。
此次出行旨在招降十里坡镇的伪军,并非作战,故无需带过多人员,人数过多易引起注意,暴露意图。
反之,若该伪军无意倒戈,即便王承柱带上炮排全员,也难敌一个伪军连加一个日军小队。
……
十里坡镇。
这里长期盘踞着日伪军。
日本国土狭小,兵力有限,随着侵华战争的推进,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这种劣势愈发凸显。
为了巩固占领区,日本人不得不借助汉奸势力,组建所谓的皇协军。
通常情况下,日本人只会派驻军队到较大城镇或重要关隘,至于下乡扫荡或清乡行动,则由驻地的守军执行。
驻扎于十里坡镇的这支伪军连队,隶属于皇协军第八混成旅第一团第一营第三连,与万家镇的骑兵营同属一个旅。
连部内。
连长徐海浪正在与副连长刘强商议一件大事。
徐海浪说道:“老刘,内部的叛徒名单是否已经核实完毕?”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信任仅限于利用,因此在每支皇协军内部都有他们的耳目,有些是特工,有些则是重金收买来的奸细。
所以,若想让一支皇协军顺利反水,首先要清除这些隐患。
刘强回答道:“已经彻底查清,包括潜伏在我们内部的鬼子探子,还有那些执意当汉奸的人,我们都掌握了底细。”
徐海浪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既然如此,我们就找个契机发动起义。这种里外不是人的日子,我早已受够!”
“确实如此,若非前任领导软弱无能,我们宁可拼命也不会选择这条路。”刘强附和道,随后又问,“不过连长,您考虑清楚起义后要投靠哪方了吗?”
……
------------
“归附哪方?”
徐海浪陷入深思,尽管他们已决意改换门庭,但究竟该投向何方,却尚未定夺。
毫无疑问,旧主是绝不可能选择了。
在此之前,他们原本便是那支军队的一员,在长官的指令下才无奈投降敌寇,早已对旧部丧失信任。
副连长刘强对此心知肚明。
虽已与八路军有所接触,但他仍不敢确信徐海浪的真实意图,于是小心翼翼地探问:“连长,不知您更倾向于晋绥军还是八路军?”
徐海浪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