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分配完苏士伊的利益后。
土耳斯帝国的事情便告一段落了。
在后续的时间里,李天除了偶尔去一下兰德那边。
为主帅提出一些不像人可以说出口的建议外,就没再过多关注这件事了。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本月国运结算中!】
【结算项目:】
【兰乌草原经营(月收):东辽扫荡兰乌草原,兰乌草原稳定,大周国运:+1000点!】
【全国整治治安行动(月收):大周国运+3000点!】
【专断独行:大周国运-2000点!】
【好大喜功:大周国运-2000点!】
【劳师远征:大周国运-5000点!】
【经济过度干涉:大周国运-2000点!】
【造船业刺激发展:大周国运+1000点!】
【武林恶性事件:大周国运-1000点!】
【武林恶性事件:大周国运-1000点!】
【重度武林恶性事件:大周国运-1500点!】
【本月初国运点:8万2千点!】
【本月末国运点:7万2千5百点!】
【待结算项目:】
【合击波旦:进行中!】
【开发土澳:进行中!】
【奖励:灭势图录(自动炼成第三重)!】
【额外奖励:您之威名,从拉格摩根到丹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看着《灭势图录》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自己之前高涨不下的国运也终于有了突破。
尽管距自己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且即便是李天,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再次遇到背刺。
毕竟朝堂上下,奸佞辈出,皇帝也不容易啊!
不过,这次进步也让李天确信自己这个月的思考是正确的。
那些针对传统国家的小手段,压根没法对现在这个体量的大周造成很大的影响。
真要使大周的国运下降。
必须是出现重大变革。
或者在国家经济、军事上遭遇重大事件才行。
不过,对于这次结算李天还是存在疑问的。
系统,你奖励的这都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您之威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么笼统的奖励,李天看的一头雾水。
就在这时,系统为李天解释起了这项奖励的性质。
【正在检索额外奖励!】
【检索成功!】
【回答宿主疑问:此奖励可以让宿主在全球境内威名远扬。】
【因此,您与统治的国家将会得到更高的威望,使您的外交政策推行起来更加容易。】
外交政策的推行变得更加容易
听到这话,李天不由得开始沉思。
这样对自己有何好处呢
李天左思右想。
最后,他想到,或许自己可以经由一些错误手段,让帝国在一些战略层面树敌。
尽管以大周现在的体量,除了土耳斯和奥匈两大帝国意外。
恐怕就只有耳拉贡等极个别国家能对大周产生影响了。
不过蚊子虽小也是肉。
现在他距离成功的脚步更近了。
这个时候,当然是可以败坏一点国运就败坏了。
不过想到这里的李天并没有急着下达什么错误的命令。
一来,外交政策形式的变幻风云莫测。
李天已经经历过很多次鸡飞蛋打的情况。
因此,对于怎样树敌他是慎之又慎的。
万一试图惹怒别的国家,把其推到自己对立面的举动,在一番操作下又成了适度的敲打。
从而使这些国家对大周的态度愈发恭敬和谨慎。
那李天就欲哭无泪了。
还有一方面。
外交政策也不是李天说制定就制定的。
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什么适合的外交政策。
更何况,李天已经做出决定,不做那种从长远来看也会负面影响大周国运的行为……
这是李天的限制。
也是他的道德准则。
所以,比起用丧心病狂的方式修炼《灭势图录》的人,李天这样做无疑会更加缓慢。
也因为如此,他必须得规划出一套适合的外交政策。
让大周的外交可以在中短期内处于孤立。
可长期看来却可以占据优势的状态。
在总结了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以后的施政方针以后。
李天又把注意力放回了现实。
此时此刻。
他端坐在与书房里。
面前,一脸严肃的徐刚林正对他怒目而视。
陛下,您为何将微臣的弹劾奏折留中不发
微臣的奏折,并非寻常御史那样空穴来风。
而是费尽千辛万苦,才搜集到充足证据来证明那群人结党营私的罪证!
难道陛下要坐视那群家伙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而不管吗
看到徐刚林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在自己面前一顿输出。
李天的表情非常无奈。
他知道,这个徐刚林是带着必死之志来的。
即便他用死亡来威胁徐刚林退却,也不可能管用。
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天心想。
如果之前他不是为了让徐刚林得到更多庇佑,给了他进出皇宫,在御书房面见皇帝的权限。
他也不至于三两天头被徐刚林骚扰。
李天当然知道徐刚林想做什么。
他想做的,就是把侯路一伙人绳之以法拔了。
事实上,在徐刚林初步调查以后。
西厂、内阁跟御史台也顺着徐刚林的调查证据,做过深度的挖掘。
他们从中找到了十二名各级官员勾连结党的证据。
并且,证据也表明他们在小池底工程里,探进去了黑手,侵吞了许多利益。
因此,这群官员虽然因为陛下把弹劾他们的奏折留中不发的原因,暂且没有受罚。
可他们早就被西厂的番子暗中监管了起来。
至于那名少林院监青和。
皇帝也派人把他抓了起来。
待时机一到,他当然会审判这些人!
历史上,不管是哪个朝代,哪个地区。
官员在面对君王的独断专行时,都会默契的使用同一套办法应对。
那就是表面奉承。
让君王觉得,这群大臣也早就想这样做了。
可是苦于没有命令,不好为之罢了。
可在奉承了君王的新政后,他们便会找各种借口推脱。
这种推脱通常是妥协的,委婉的。
但最终,他们通常会达到自己的目的,成功劝谏君王不要一意孤行。
对于这种套路。
李天当然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