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穿越小说 > 李天唐含雪让位皇后,朕躺平后飞升了免费阅读 > 第429章开始御史台的复审证据流程

可考虑到这个大爷之前刚正不阿,为官清廉,脑子好像很轴的样子。
应该不会玩这种把戏。
如果是这样,那徐刚林岂不是想用这些漏洞来试探他们的立场
但如果说有。
他们也不甘心。
毕竟这些漏洞,全是可能让徐刚林借机揪出他们蛛丝马迹的线索。
如果徐刚林真的是想诈他们。
那自己不打自招,不是亏死了
这是一场博弈。
他们必须赌徐刚林究竟能否看出账簿上的问题。
思来想去,韩宇咬牙说道:抱歉徐大人,我们也没发现这账簿有问题。
徐刚林闻言,不置可否。
他沉默了几秒,好像在酝酿什么。
这几秒的沉默,让韩宇二人的心全悬在了嗓子眼儿。
突然,徐刚林说道:我也没有发现问题。
呼!
二人闻言,长舒了一口气。
他们赌赢了!
没想到,徐刚林这个家伙居然真的是诈他们!
但就在这时,徐刚林又突然问了个送命题。
不过虽然没发现问题,可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
不知道二位,是否相信徐某的人品
二人闻言,尴尬了。
出于立场问题,他们没少在背地里诋毁徐刚林的人品。
可在明面上,出于政治原因,他们必须得相信徐刚林。
毕竟,徐刚林是被陛下称赞过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
如果他们敢说自己不信任徐刚林。
那传进陛下耳朵里,他们就得凉凉了。
所以,二人只能咬牙说道:
徐大人一直是我等学习的模范。
您一心为民,我等有目共睹,有什么可不相信您的
听到这话,徐刚林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顿了下,说道:既然这样会,那如果徐某认为,这其中可能存在问题,只是以我等的眼力没有看出来,你们觉得徐某说的有理吗
这……
徐刚林这是想逼他们站队表立场啊!
此情此景,徐刚林已经把问题拔高到了陛下的程度。
若是不相信徐刚林,那便是在怀疑陛下的眼光。
于是他们也只能咬牙,点头称是了。
反正只是口头的表明立场,真出了问题,他们也能反悔。
对于在徐刚林面前表示立场,二人的心理负担倒是不多。
但下一秒,徐刚林的一番操作,直接把二人整懵逼了。
只见徐刚林在听到他们的回答后,原本冰凉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
他笑着说道:既然这样,那希望二位配合我,开始御史台的复审证据流程吧。
在制定了针对官场的紧密计划以后,曾黎连忙从皇宫返回家中。
对于马上到来的官场行动,他一个字也没有说。
不过作为计划的一环。
在陛下的规划里,让曾黎接管整顿武林的行动,其实含有烟雾弹作用的。
因此,曾黎隐去了计划的主要部分。
说出来了接手整顿武林的事。
这是好事啊!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群武林人士的确该整顿!
只是之前,这个整顿计划不是我们经管。
因此进展还是有点缓慢了。
要是让我们接手,保准十日之内,让这群家伙老老实实的!
一众法家臣子,对曾黎的权利得到扩张,非常满意。
不过余明却奇怪道:
大人,陛下难道没有评价丰登县的事吗
对于丰登县的事,曾黎早就准备了说辞。
他解释道:陛下确实看出是我们所为,可由于这件事有徐御史参与,所以他也不便多说什么。
让我们去接手武林的事,也有敲打、让我们别再做类似事情的含义吧!
曾黎的说辞证据充分,逻辑严密。
别人倒没有意外,反倒牢记着陛下跟首辅的教诲,近期尽量不要跟儒家大臣发生冲突。
只有余明十分奇怪。
他总觉得,陛下的决定有点古怪。
毕竟如果真想敲打曾黎,那应该削减他的权力才对。
怎么会扩大曾黎的权力呢
隐约间,余明好像抓到了什么线索。
他觉得,自己距离真相好像只差一步了诶。
但偏偏不管怎样,也想不出答案。
该不会是陛下看在首辅上任不久,不想他的改革被影响吧
毕竟前有御史台半年里不准弹劾首辅的玉珠政策在前。
这样的决定好像也不奇怪。
这样的想法生出,让余明对自己的疑虑有了解释。
于是,这份解释也把他的怀疑埋藏到了内心深处。
一时间,没有浮现。
……
就在朝廷中枢酝酿的一场政治风暴马上席卷整个大周时。
处于大陆中部的土耳斯帝国。
在从土耳斯帝国的都督那里拿到海图以后。
唐延的舰队经过一番尝试,终于沿着伽达马当初的航线,经过南非加利角,穿越布托罗海峡,穿越西洋海。
最终,抵达了加埃的亚历山港口。
据说曾经的亚丽山大大帝,在这建立了大灯塔和图书馆。
图书馆收拢了天下图书,灯塔则有三十丈高,可是当时的奇观。
可惜这些全被历史的战火摧毁,加埃这片大地上,唯一留下的却是上千年前的法老陵寝。
当唐延来到亚丽山港口后,一名耳拉学者普拉杜向他介绍道。
在我们的国度,曾有一个暴君建造了一座比城市还大的殿宇,叫做阿房。
可那座殿宇被忍受不了他暴力统治的子民给烧掉了。
我们还有一条专门抵御北方蛮族入侵的长城,长达数千里。
可经过千百年的攻防战,长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现在我们依靠着的城墙,也是在近一百多年修建的。
战争,总是会摧毁掉很多美好的东西。
但也可以让我们学习更多的东西。
我们总得放下以前的一些东西,才可以继续前进。
勇于探索未知,跟怀念过去的存在,是一种较为矛盾的心态。
所以唐延虽然在看见那些之前从未见过的古老奇观时,感到惊叹。
可他对于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陈腐,也没有太多好感。
听到这话,那个叫做普拉杜的学者却轻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