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张暃柴:陛下是让你研究汽油机推动的超级武器
当张暃柴和郑凯来到御书房,对着李天磕头行礼后。
张暃柴直接说道:陛下,这是微臣的劣徒郑凯,曾随我建造铁路。
这次面圣,是我这劣徒研究出了一样东西,微臣觉得这个发明十分的重要。
要如何使用这项发明,请圣上定夺。
太监把郑凯带来的汽油机模型放在了桌上。
灌入汽油以后,这台汽油机开始发动。
这玩意儿,不就是汽车的发动机吗
淦!
这群家伙怎么把汽油机都鼓捣出来了!
你们要不要这么逆天
还有,汽油这玩意是从哪儿来的
我大周有汽油
淡定!
李天强装镇定的问道:你灌入的这个是什么
郑凯说道:回禀陛下,这个叫做汽油,是唐孝仁大人在西疆发现的石油里提取的。
什么唐孝仁在西疆发现了石油
张暃柴说道:是啊陛下,唐大人在西疆挖出了油井。他剖析了石油的特性,刊发在了杂质《原理》上。
李天攥紧拳头!
朕这个岳父,到了西疆还要背刺朕!
汽油机!
可是在第二次工业时代才出现的发明啊!
你们这群家伙,在蒸汽时代怎么就弄出来了
难不成你们明天还要发明计算机
你们这群家伙!
不可以推广!
绝对不可以推广汽油机!
李天原本打定主意,务必要让这二人封存汽油机技术。
可是听完郑凯的讲解,李天立马收回了主意。
不行!
这汽油机的原理不算复杂,只要看到过汽油爆炸能量的人,都可以想到。
即便郑凯不造出来,那王凯张凯也能造出来!
堵不如疏!
如果把郑凯的发明封存,那以后王凯张凯发明了汽油机,指不定传播的会更广。
不行,不可以这样!
李天对着郑凯和蔼的说道:郑爱卿。
这汽油机乃国之重器,是可以改变时代的发明!
这下子连张暃柴都愣住了。
他对汽油机的评价很高。
可是没想到李天对汽油机的评价居然比自己更高!
居然提高到了国之重器的程度!
这也证明陛下有多么的看重汽油机。
这下子郑凯更激动了。
可以被陛下这么看重,郑凯恨不得万死不辞报效陛下。
要知道这位当今圣上,看人可是极准的。
李天的判断从未失误过!
陛下看中的人,必定是国之栋梁。
陛下看中的东西,必定是改变时代的东西!
现在陛下这么看重汽油机,说这项发明可以改变时代。
足以证明汽油机在陛下心里的地位之高!
这下李天说道:不过这种国之重器,不可以让人偷了去。
郑凯,我要秘密成立一个新部门。
郑凯立马说道:臣愿意!
李天摇了摇头:不,你不明白这个秘密部门代表着什么!
李天走下来,亲手拉起郑凯说道:你要在这个秘密部门里研究汽油机。
你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不可以公开发表。
在你生前,你的姓名都不会刊登在报纸上,出现在朝堂上。
甚至等你做出成果,也不可以透露姓名。
也许得等咱们这一代人都去世以后,世人才会知道你的名字。
这样,你也愿意吗
李天这样说完,郑凯沉默了一瞬。
拒绝吧!
李天就是要郑凯拒绝!
这样他就可以封存起来汽油机的技术。
但是没想到,郑凯听完以后:臣愿意!
李天怔了一下问道:什么
臣愿意!
你这家伙居然愿意!
罢了罢了,既然如此就让他去研究好了。
李天说道:传旨,在工部建立一个新部门,叫做秘造司。
郑凯就任秘造司司丞。
跟工部说,秘造司所有的工作必须保密,只需跟朕汇报!
以后有谁发明汽油机,全网络到秘造司去。
好了,郑凯你去赴任吧。
李天摆摆手,打发了郑凯。
陛下前后的变化这么大,让张暃柴跟郑凯有点奇怪。
为何陛下临走时这么的冷淡。
郑凯忍不住问张暃柴:
师父,陛下是对我不满吗
张暃柴说道:也许陛下不是对你不满,而是想锻炼你。
锻炼
是啊,陛下不是说了吗,去了秘造司就得隐姓埋名,陛下想让你提前感受感受吧。
原来是这样!
张暃柴说道:徒儿,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你可以做出选择,为师很欣慰。
郑凯又问道:师父,弟子去秘造司,要研究何物呢
这时候张暃柴说道:没想到你仍然没明白陛下的意思。
请师父指点!
秘造司,陛下让你研究国之重器,一定是有关国运的东西!
有关国运
那当然是武器了!陛下是让你研究汽油机推动的超级武器!
做武器
郑凯有点跟不上张暃柴的思路了。
这汽油机如何能做武器
出宫以后,张暃柴跟郑凯回到了府邸。
张暃柴这才说道:
你可知道为师为何要造小型蒸汽机
郑凯摇头。
他也不是很理解师父的执着。
要知道,张暃柴现在可谓是功成名就了。
工程师都把他奉为祖师。
修造的京辽铁路,可谓是载入史册的巨型工程。
这样的成就,张暃柴已经能够颐养天年了。
可是张暃柴仍然在坚持研究小型蒸汽机。
他还掏出了所有的积蓄,开设了一个天工奖。
这个奖项,将颁发给研究出小型蒸汽机的人。
张暃柴说道:我跟你们不同,那时陛下还未亲政,北莽袭扰北方。
在我幼时,京都都差点被北莽攻克。
那时我就萌生一个念头,要研制一种机器。
一种比马跑得更快,还有厚铁甲包裹的战车!
有了这种战车,就可以挡住北莽的骑兵。
有了这种战车,我们大周就不会再被外族欺辱!
这是我年幼时的想法。
原本这件事,只是为师的幻想。
谁在年轻时,没有过几个梦想呢
郑凯点点头。
他小的时候也有过梦想。
他梦想可以制造出能自己走的船。
所以他发明了明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