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穿越小说 > 李天唐含雪让位皇后,朕躺平后飞升了免费阅读 > 第352章汉语四六级,朕考死你们这帮异族

按照内阁的想法。
不管康国是什么想法,只要先吃了再说。
康国归附以后,西疆四十国就有了典范。
大周就能慢慢的逐个攻破。
但没想到李天上来就否决了。
钱多明说道:陛下,不管康国有何心思,他们只要归附,我们就能徐徐图之,让他们真心实意。
李天摇了摇头:不行,这康国是不安好心!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进入大周!
李天说道:难道内阁忘了五胡乱华的事了吗
说起五胡乱华,钱多明也愣住了。
五胡乱华,是西晋末年北边胡人发起的叛乱。
从汉末起,胡人就在不停地归附。
这些归附的胡人部落,却仍保留着胡人的习性。
胡人与北方民族不停地斗争,最后这群进入关内的胡人造反,导致了晋代的惨剧。
李天说道:五胡乱华的记性,不可谓不深刻!
这异族归附的事情,必须得谨慎!
李天想了想说道:首先,康国想要归附,总得会说汉语吧这康国全族必须得会说汉语才行!
钱多明想了想,这个理由好像无法反驳。
都不会说汉语,怎么可以说是心慕大周呢
李天突然生出恶趣味道:
光是简单会说还不行,康国的贵族,必须得熟练使用汉语!
让礼部去定个方案,搞出来一个考试。
钱多明:考试
李天说道:也像科考似的考试,只是平常的汉语考试,可以区分为四级、六级。
四级就是普通的汉语对话,六级稍难一点。
贵族得通过六级,百姓则通过四级。
钱多明觉得这个提议也不算苛刻。
他只是疑惑为何没有一二三级,却直接分成四级与六级。
不过既然是圣上的想法,钱多明说道:遵命,陛下。
李天又说道:除了考试以外还不够!
钱多明打了个哆嗦,这都不够
陛下还想康国做什么
李天开口道:康国人请求归附,必须以家户为单位,拆分至大周各地。
防止他们心怀不轨,再次叛乱。
钱多明沉吸一口气,这还哪是归附,这是战败的要求啊。
李天正色道:朕不在意什么虚名!
既然要臣服大周,做大周的臣民,那就得做大周臣民应该做的事。
还有康国人信奉宗教,这一点也得说明。
我大周一向禁教,不管是佛道还是别的教派,都不准在家里私自供奉,更不准私下传播!
康国人归附以后,必须放弃以前的信仰!
钱多明听到这个条件,这也太苛刻了吧
这样康国人能接受吗
李天又说道:不光是康国人,西疆各国,任何国家想要归附都是这些条件!
有一条做不到的话,都不准同意!
钱多明见李天的态度坚决,只得说道:遵命,陛下。
还好还好。
李天长舒了一口气,还好自己聪明!
要是不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西疆四十国全请求归附怎么办
那朕的国运不得涨上天
不能让他们归附!
李天打定了主意,一定得搅黄康国归附的事情!
陛下的旨意,通过火车送去西疆。
而与此同时,秀才考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黄铭和常志,着急的等在县衙门口。
县衙的吏员拿出一张红榜,又举着一根竹竿。
竹竿挂着红包,竖在县衙的门口。
当红榜展开的刹那,所有学子的目光全部落在红榜上。
十年苦读,不就是等这一刻吗
黄铭紧张的要死。
自己都二十岁了,也算老不小。
若是这次还没考中,那家里便不会供他全力读书。
毕竟供一个成年男子待家里全力读书,还是十分吃力的。
那黄铭估计就得慢慢接手家里的生意,再娶妻生子,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
黄铭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当然是不甘心的。
红榜上方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黄铭有点紧张。
他的掌心开始冒汗。
很快,他看见了常志的名字。
常兄,快看,你中了!
常志闻言,顺着黄铭的手指,看见了自己的名字。
他激动的大跳。
黄铭一边为同窗高兴,一边愈发的焦虑起来。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了自己的名字。
黄铭,县试第一四八名!
中了!
名次虽然不算高,可是以后就是秀才了!
黄铭激动的差点昏过去。
身旁的小厮搀住他,黄铭激动的坐在地上。
考中了!
真的中了!
黄铭和常志都激动的无以言表!
考中秀才了!
这个消息很快送去了二人家里。
家里当然是张灯结彩,一家人都喜气洋洋。
秀才!
在华江府里,虽然秀才不算什么。
可是放在大周,秀才仍然是很值钱的。
如果黄铭和常志愿意,现在就能进入县衙工作。
他们想继续求学,也能进入县学接受本地名师的指导。
说不准还能考上举人呢!
有了秀才的身份,怎样也不会饿着了!
有欢喜的,当然也有落寞的。
那些没能考上的学子失魂落魄,反复检查着红榜。
确认没有上榜后,那些屡次不中的学子更是痛苦的坐在地上。
黄铭和常志这样的晋级者,则受邀参加了他们同榜秀才的升学宴。
考上秀才有升学宴。
考上举人有贺进宴。
而考上进士则有鹿鸣宴。
这全是同榜学子交流感情的宴会。
此时,所有秀才全是天之骄子。
这种结识人脉的机会,黄铭和常志当然不会错过。
他们来到当地最好的酒楼,包下了一整层,来办这个升学宴。
全大周各地都是这样。
从东辽到南洋,从滇西到东胶,连最新归附的大越,都一并完成了县试。
这次县试考中的学子,得到了秀才身份。
他们会聚集在府城,隔月参加举人选拔的考试。
而举人考试的厮杀,就更激烈了。
就在整个大周都关注着科考时。
在扬州,一艘新创造的风帆船下海。
这艘船不属于什么商会。
船上印着扬州地理协会的标记。
扬州地理协会,是整个阳州一起募捐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