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穿越小说 > 李天唐含雪让位皇后,朕躺平后飞升了免费阅读 > 第330章照这样下去,朕这个昏君要统一全球了

大周把货品卖给他国,可以赚到金银,这是出口。
出口大于进口,那便是贸易顺差,那大周的金银数量就是增长的。
那就意味着大周的社会财富是增长的。
进口若是大于出口,那便是贸易逆差。
那就意味着大周的金银是向外流失的。
证明大周的财富是减少的。
朝廷要做的,就是增加货品出口,减少进口。
提高贸易的顺差,才可以让天下财富汇集大周。
这可以保持经济上的霸权地位。
妙啊!
宋彦看到周闯的理论,直接站了起来。
这篇文章可谓是微言大义了。
从贸易入手,解释了大周现在强大的原因!
现在大周货品大量出口,再低价买回来粮食跟各种工业原料,大量的财富囤积在大周国内。
大周因此欣欣向荣。
这不就是《重商论》里提出的贸易顺差吗
宋彦立马把文章收起来,叫来一名书吏。
誊抄一份,送去内阁和户部。
请首辅大人与户部尚书过目。
请主编稍等,我这里还有篇优秀的文章,看看能否赶上最近的一期增刊。
周闯的这篇文章,很快递到了内阁跟户部的桌上。
钱多明看完周闯的文章,立马对齐顺义说道:
果然岁数大了,不服老不行啊。
年轻人虽然文笔稚嫩,可是这篇文章,真的解了我心里很多疑惑啊!
钱多明对周闯这篇文章给出很高的评价。
齐顺义也点了点头:这届的士子都很不错,看来朝廷又要多出很多贤才了。
钱多明说道:是啊,这篇《重商论》真是字字珠玑!
齐顺义皱眉说道:可是通篇全在讨论利益,没有道德,此子是杨朱学徒啊。
钱多明也轻叹一声说道:天下言利,不知是好是坏啊。
齐顺义说道:重利益、轻道德,恐怕并非朝廷之福啊。
钱多明也点点头。
不过周闯这篇文章,却是道明了国家贸易的本质。
所以被首辅钱多明亲自写了评语,送去了新邸报的编辑部。
京都的学子全在闭门写作,试图靠一篇文章一鸣惊人。
而此时的李天,正在为大周的扩张头疼。
谁能想到,李天刚来到这里时,连个北莽都打不过!
但是现在大周已经在海上扩张到了印地!
陆地上,也扩张到了丝绸之路的另一端。
看着偌大的大周版图,李天欲哭无泪。
为什么做个昏君这么难
再这样下去,朕这个昏君马上统一全球了!
大舅哥唐延又递上了奏报。
在朝廷严令唐延不准再用武力征服小国以后,唐延的确收敛了。
在加答各的港口补给以后,唐延再次拉起大周的舰队启航。
这次,他们进入了耳拉海的范围。
果然,唐延刚一进入耳拉海,就被土耳斯帝国的船舰发现了。
土耳斯帝国,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的庞大国家。
印地以西的耳拉海,就是用中亚耳拉半岛命名的。
不过耳拉海这里,并非土耳斯帝国的核心地区。
土耳斯帝国幅员辽阔。
耳拉地区虽然地盘大,可是土耳斯帝国宜居的地域并不多。
和耳拉海的海陆地区,也就是波旦以西的耳拉地区,是一片辽阔的沙漠地带,只有两条大河流沿岸有零星的城市。
两条河流曾孕育出光辉的文明。
但是随着耳拉地区的气候逐渐恶化,两河文明也衰败了。
现在的耳拉地区就是成片荒漠,还有在荒漠地区散居的耳拉游牧民族。
这些耳拉人,和土耳斯帝国虽然是同一信仰。
可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与农业为主的土耳斯人并非一条心。
耳拉人也是叛乱不断,试图从土耳斯人的统治下单独独立。
不过土耳斯帝国现在如日中天,土耳斯总督在耳拉地区残酷的平叛耳拉人的叛乱。
土耳斯人在耳拉地区驻扎了重军。
其一是为了抵御波旦人的进攻。
其二也是为了镇压耳拉人此起彼伏的反叛。
不过土耳斯人虽然在耳拉地区驻扎了大量的陆军,可是海上力量,却大多数都集中在更为发达的地中海。
在耳拉海域,只有少数的舰队。
土耳斯帝国驻扎耳拉地区的总督马杰勒,出身于近卫军的帕沙。
帕沙是土耳斯帝国的文官官职,在土耳斯语里的意思就是总督。
马杰勒总督是统治整个耳拉地区的总督,也是土耳斯帝国的名将。
对于波旦人的战争,全是马杰勒主持的。
所以马杰勒并不像坦丁堡里的那些贵族,对大周缺乏了解。
马杰勒很了解大周。
他知道大周的可怕。
波旦人不是好惹的,但是大周可以在波旦人手下夺走费干塞盆地。
用两万正规军和联军,就打败了波旦帝国的精锐部队。
马杰勒十分的担忧,若不是大周补给有问题,估计波旦早就被灭了。
马杰勒搜集大周的情报,他知道大周是个庞大的帝国。
所以当手下禀报,大周的舰队出现在耳拉海的时候,马杰勒十分的警惕。
但是当他听见手下描述这支大周舰队的规模时。
马杰勒就变成了震惊!
这么庞大的舰队,只是为了探险
这也太奢侈了吧
马杰勒立马派出使者,和唐延接触。
唐延看见土耳斯人的使者,也十分的惊讶。
没想到已经航行到了土耳斯人的领地。
唐延立马表示了自已的善意,申明大周的舰队只是想探索世界,并非为了战争。
现在大周和土耳斯是盟友,马杰勒也无法拒绝唐延请求停泊补给的申请。
只得开放了耳拉半岛的一座海港给大周的舰队停靠。
看着这个异国风情的海港,唐延站在船舰上,眺望海平面。
这土耳斯的总督也挺有意思的。唐延对身旁的幕僚说道。
他的上一任幕僚,在印地战斗中立了功,被朝廷升迁回了大周。
这个新幕僚是唐延在印地招募的。
吕良原本是个落魄秀才,流落去了南洋做生意。
后来又跟随舰队去了泰王国和印地。
算是唐延手下不多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