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穿越小说 > 李天唐含雪让位皇后,朕躺平后飞升了免费阅读 > 第234章大周钱荒,首辅要上奏印交子

自汉朝起,中枢就再没有下放过铸币权!
陈驰说道:此时非彼时啊!
都督你看,泰王国、印地等国,全在通行大周货币。
咱们如果实行兑换的业务,把这里的铜币银币收集起来,铸造成大周的银币铜币。
那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掌控,不是更加强了吗
这下子,唐延也愣住了。
自打唐延下南洋以后,对于世界的认知更新了。
大周这种,可以产粮,可以锻造铠甲,可以打仗,文化丰富的文明,在这个世界反倒是异类!
许多小国家,都没有自已的文字,但是商贸却非常的发达。
掌控了商贸,相当于掌控了许多国家。
而商贸活动中,货币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拥有铸币权,相当于在经济圈掌握统治权。
发行货币的是大周爸爸,谁敢得罪这位发钱的爸爸呢
陈驰的建议,听起来虽然不靠谱。
但若是真的可以在印地和南洋收集货币,铸造成大周货币,那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大周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掌控力!
回去,上奏!
非常默契的是,内阁首辅钱多明,也在计划他的货币改革方案。
货币,从秦朝统一货币以来,汉族的顶层官员便明白,这是掌握国家命脉的东西。
钱多明出身户部,对于财物之事当然十分的敏锐。
其实到了这个年代,国家最重要的部门已经成了户部。
秦汉时期,搜栗校尉就是户部的前身,这个职位乃九卿之一,但排名靠后。
到了汉武帝时,出现御使大夫监管财物的传统。
御使大夫的职位,乃三公之末。
仅次于大将军和丞相。
但是御使大夫主要的职能,是监察百官,所以财物只是兼管。
经过魏晋时期,到了唐朝时,出现六部。
但是那个年代,户部仍然是比较靠后的部门。
唐代初期,户部尚书是六部之末。
但是随着国家对财政的重视,到中晚唐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职位。
三司使。
三司使,是唐朝主管漕运、户部和官营事宜的副宰相。
因为管理的是国家财计,所以也被称作计相。
到了宋朝时,更是出现三司一定成为宰辅的传统。
现在户部已经是大周最多官员人数的部门。
钱多明这个内阁首辅,也是从户部尚书升迁入阁。
坊间都说钱多明好敛财,其实是他做户部尚书穷怕了。
现在朝廷商贸繁荣,但是又出现了别的问题。
钱荒!
其实先皇禁海,大周货币外流也是当时朝廷考虑的因素之一。
大周的货币款式精美,成色足,对于附近藩属国自已的货币,相当于降维打击。
大周附近的藩属国,都已习惯用大周的货币。
虽然所有人都用大周货币是件好事,方便贸易,但是这样也会导致货币外流。
现在海贸发达,更是出现沿海城市货币紧缺的问题。
大周的钱不够用了!
即便是户部不断地造钱,货币仍然不够用!
这个问题很严峻!
钱贬值是很大的问题,不过钱太值钱问题一样很大。
钱多明是国家财计的老手,他当然看出了问题。
这就与唐延在印地发现的问题一样。
怎样在不禁海的前提下,解决货币外流,以及怎样发行更多的货币,这已经成了大周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钱多明坐在内阁里,思索了许久还是放下了笔。
国事不易啊!
钱多明长叹一声,重新坐回首辅的位置。
其实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一样,改革国家制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虽然唐孝仁推动了许多改革措施,不过对于大周这个庞然大物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好比摊丁入亩,在余杭虽然取得了成功,不过在直隶推行时,却遭到了极大的阻力。
直隶地区就是京都周围,几乎豪族云集,都换了好几拨直隶布政使了,还是没能执行下去摊丁入亩。
还有海禁,也不是随便解除的。
阳州这些原有的海港城市,开海当然快速繁荣起来。
但是闽南的一些沿海地区,解除了海禁后,却招来了南洋的海盗袭扰。
现在南洋甚至出现了一支强悍的海盗势力,不停的袭扰大周的商船。
内阁首辅不好做啊。
需要不断地调整朝政的策略。
钱多明思索了许久,奏折终于写完了。
《请印交子疏》。
钱多明解决钱荒的方法很简单,便是让朝廷印交子!
交子,就是纸币。
这个东西在宋朝就出现了。
起先只是在蜀中畅通的一种信用货币。
宋朝曾印制过宝钞,当做纸币使用。
起先,宋朝的宝钞还是挺有信用的。
但是随着宋朝朝廷不停地滥印宝钞,导致宝钞不停地贬值。
到最后,宝钞便成了废纸似的。
大宋宝钞的失败,让大周从没有生过发行纸币的念头。
而宝钞失败导致的财政混乱,也致使了大宋的衰落。
世人也对纸币十分厌恶。
钱多明提议发行纸币,也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
等写完奏折后,内阁次辅齐顺义走入了内阁。
与勤勉的钱多明不同,齐顺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士大夫。
齐顺义一直都是风轻云淡的模样,浑身学者的气质。
等齐顺义走进内阁,内阁的气氛顿时沉重下来。
内阁首辅与次辅不和,这是众人全知道的事情。
与前一任内阁唐孝仁和贾仁义的默契配合不同。
这一任的内阁才算是常态。
内阁首辅与次辅不和,两方争斗厉害,因此内阁时常爆发出相左的意见。
可内阁只有两人,次辅当然是拗不过首辅的。
不过内阁的气氛十分压抑,众人都害怕在这二位全在的时候汇报工作。
看见钱多明以后,齐顺义只是拱拱手,便回到了自已的座位上。
钱多明沉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请印交子疏》,来到齐顺义的面前。
齐大人,劳请你看一下这份奏折。
齐顺义虽然和钱多明不对付,但还是有风度的。
他拿过奏折,很快就阅览完毕。